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堂的意思、下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堂的解释

(1) [finish class] 〈方〉∶上完一堂课后下课

(2) [abandoned or divorced woman]∶旧指妻妾被丈夫遗弃

详细解释

(1).谓离开殿堂或堂屋。《礼记·郊特牲》:“覲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管子·中匡》:“公遽下堂曰:‘寡人非敢自为修也, 仲父 年长,虽寡人亦衰矣,吾愿一朝安 仲父 也。’” 唐 韩愈 《马府君行状》:“夫人 滎阳 郑氏 ……有贤行,侍君疾,逾年不下堂。”《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平王 虽居尊位做天子,但王室荡无纲纪,甚至下堂而见诸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

(2).谓妻子被丈夫遗弃或和丈夫离异。《后汉书·宋弘传》:“ 弘 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 陈善 《扪蝨新话·心无定见故无定论》:“菅蒯不可以代匱,糟糠不可以下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堂”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义项:

  1. 离开厅堂;走下殿堂

    • 释义:指从厅堂或殿堂之上走下来。
    • 示例:古代臣子在朝见完毕后需“下堂”退出;仪式结束后众人“下堂”。
    • 来源:此为本义,常见于古代文献和现代描述性语言中。(《汉语大词典》收录此义项)
    • 参考链接:汉典 - 下堂(提供基本释义)
  2. 旧指妻子被丈夫休弃或与丈夫离婚

    • 释义:这是“下堂”在古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且特定的含义,专指妻子失去在夫家的地位,被丈夫休弃(休妻)或脱离婚姻关系。
    • 出处与示例:
      • 《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这是最著名的典故,强调不抛弃共患难的妻子。(《后汉书》原文及历代注疏)
      • 《喻世明言》等明清小说中常有“下堂求去”等表述。
    • 来源:此义项在古代礼法制度和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汉语大词典》)、(《辞源》或《古代汉语词典》类工具书)
    • 参考链接:国学大师 - 《汉语大词典》"下堂"释义(可查询相关义项,注意链接可能需跳转至具体词典页面)
  3. 下课(方言或特定场合)

    • 释义:在部分方言或特定语境(如旧时私塾)中,指结束授课,学生离开课堂。
    • 示例:“老师一说下堂,孩子们就跑了出去。”
    • 来源:此用法带有一定的口语化和地域性,多见于近现代叙述。(《现代汉语词典》可能收录此口语义项)
    • 参考链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官方发布的权威辞书,需确认具体版本是否收录此义项)

总结与辨析:

“下堂”的核心动作是“从高处/尊位下来”。其具体含义引申为:

在理解和使用“下堂”时,需特别注意其第二个义项(休妻)在古代文献和涉及古代背景的作品中的高频性和特定性,避免与现代的普通空间移动含义混淆。其权威解释主要源自大型历时性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和古代经典文献本身。

网络扩展解释

“下堂”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婚姻关系中的含义

  1. 离婚或被遗弃
    指妻子被丈夫休弃或主动请求离异。这一用法源自古代社会对婚姻关系的描述,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后汉书·宋弘传》记载的“糟糠之妻不下堂”,强调不抛弃共患难的妻子。

  2. 典故与文学引用
    成语“糟糠之妻不下堂”成为传统道德观念的象征,强调对配偶的忠诚。相关案例包括东汉宋弘拒绝迎娶公主,坚守与原配婚姻的故事。

二、古代官场与礼仪场景

  1. 官员离职或退隐
    “堂”指官署大厅,“下堂”表示官员辞去职务或离开官场,如《礼记·郊特牲》提到天子“下堂见诸侯”被视为失礼,侧面反映其退场含义。

  2. 离开重要场所
    广义上可指离开殿堂、堂屋等正式场合,如《管子·中匡》记载齐桓公“遽下堂”的行为。

三、方言与教学场景

在部分方言中,“下堂”指结束一堂课(即下课),属于地域性用法。

四、现代使用情况

如今“下堂”主要用于历史、文学领域描述婚姻关系,官场含义已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与现代词汇混淆。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细节,可参考、2、4、7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柏实保龄球吧喳逞工炫巧宸造池鱼祸重温愁垒的颡洞悟耑管对禁恶梦法势风龙阵抚迹幻设见胆剪枝解榜揭锅棘户惊肉生髀酒权九裔积竹杖絶灭决塞局戚叩首款谢库房睽迸老大伯老王卖瓜料视丽箭陵邱芦笋蛮酋明文逆知辟官疲朽青水芰卿相清治日新盛务渗透诗板岁金汀滢头到頽阤推致顽话文子同升痫瘈萧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