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德的意思、絶德的详细解释
絶德的解释
1.卓绝的德行。
详细解释
卓绝的德行。 汉 扬雄 《法言·渊骞》:“君子絶德,小人絶力。”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絶德。曰:‘ 舜 以孝, 禹 以功, 皋陶 以謨,非絶德耶?’”
词语分解
- 絶的解释 絶 é 见“绝”。 笔画数:; 部首:糹; 笔顺编号: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专业解析
“絶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辞书的解释,其核心含义如下:
-
断绝德行(字面义与主要古义):
- “絶”意为断绝、消失。“德”指道德、品行、恩惠。
- 组合起来,“絶德”最直接的意思是道德断绝、品行丧失。这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社会道德沦丧的状态。例如,《汉语大词典》收录此义项,指“无德,弃德”。
-
卓越超绝的品德(引申义):
- 在特定语境下,“絶”可引申为“独一无二”、“超绝”。“德”仍指品德。
- 因此,“絶德”有时也指极其高尚、无与伦比的品德。这种用法相对少见,需要结合上下文判断。例如,在古籍中可能用于形容圣贤超凡脱俗的德行。
-
用法与语境:
- “絶德”属于书面语,带有较强的文言色彩,现代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极少使用。
- 理解其具体含义必须依赖上下文。当描述负面情况(如社会风气败坏、个人失德)时,取“断绝德行”义;在极少数赞美语境中,才可能取“卓越品德”义,但后者远不如前者常见。
“絶德”一词在古汉语中主要表示道德断绝、品行丧失的意思,是贬义词。在极少数情况下,根据上下文也可理解为超绝的品德,但此用法罕见。其使用具有鲜明的文言特征。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 对“絶德”有明确释义,收录其“无德,弃德”的核心含义。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在解释相关字词和提供古文例句时,有助于理解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 经典古籍原文(如史书、子书) - 通过检索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大师网等),可找到该词的实际用例,印证其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絶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权威文献和语境综合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絶德”指卓绝的德行,强调道德品质的至高境界。其中“絶”取“极、最”之意(如“绝妙”),而非“断绝”,因此词义为褒义。
二、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法言·渊骞》:
- “君子绝德,小人绝力” —— 强调德行与力量的对比。
- 文中以舜(孝)、禹(功绩)、皋陶(谋略)为例,说明“絶德”的具体表现。
三、使用注意
- 词义辨析:部分非权威来源(如)误将“絶”解为“断绝”,导致负面释义,此说法缺乏文献依据。
- 现代应用: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现代口语中罕见。
四、扩展参考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法言》原典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叫白桵背珥畀矜橙色宠树大毛胆土稻稼得失荣枯玷秽地征兜罗绵都堂断折对校焚风芬华浮躁隔壁帐关闸酤酿孩子黄金印圜宰混合面昏耄活地图建竖节峻嫉盭稞麦矿物质良宰灵襟廪竹箓图率到卖方蒙昧峭丽亲睹秦艽拳母絇屦然脂人国日辔省物神宇侍讲摅发睡国韬晦待时天拙殢云尤雨头球顽滞危弱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