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德的意思、絶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德的解釋

1.卓絕的德行。

詳細解釋

卓絕的德行。 漢 揚雄 《法言·淵骞》:“君子絶德,小人絶力。” 漢 揚雄 《法言·淵骞》:“或問絶德。曰:‘ 舜 以孝, 禹 以功, 臯陶 以謨,非絶德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辭書的解釋,其核心含義如下:

  1. 斷絕德行(字面義與主要古義):

    • “絶”意為斷絕、消失。“德”指道德、品行、恩惠。
    • 組合起來,“絶德”最直接的意思是道德斷絕、品行喪失。這通常用來形容人或社會道德淪喪的狀态。例如,《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指“無德,棄德”。
  2. 卓越超絕的品德(引申義):

    • 在特定語境下,“絶”可引申為“獨一無二”、“超絕”。“德”仍指品德。
    • 因此,“絶德”有時也指極其高尚、無與倫比的品德。這種用法相對少見,需要結合上下文判斷。例如,在古籍中可能用于形容聖賢超凡脫俗的德行。
  3. 用法與語境:

    • “絶德”屬于書面語,帶有較強的文言色彩,現代口語和一般書面語中極少使用。
    • 理解其具體含義必須依賴上下文。當描述負面情況(如社會風氣敗壞、個人失德)時,取“斷絕德行”義;在極少數贊美語境中,才可能取“卓越品德”義,但後者遠不如前者常見。

“絶德”一詞在古漢語中主要表示道德斷絕、品行喪失的意思,是貶義詞。在極少數情況下,根據上下文也可理解為超絕的品德,但此用法罕見。其使用具有鮮明的文言特征。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絶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權威文獻和語境綜合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絶德”指卓絕的德行,強調道德品質的至高境界。其中“絶”取“極、最”之意(如“絕妙”),而非“斷絕”,因此詞義為褒義。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揚雄《法言·淵骞》:

三、使用注意

  1. 詞義辨析:部分非權威來源(如)誤将“絶”解為“斷絕”,導緻負面釋義,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
  2. 現代應用: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現代口語中罕見。

四、擴展參考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法言》原典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擺撲本根便計不念舊情冊對冊葉承佃懲革抽貫抽心舍出謀畫策得無敵軍法程凡鄙風謡顧筆皇轝胡妲家肥建功立事教會解逅捷急荊蓁開裂空意了債兩司馬流韻曆職亂臣夢影銘文難勝拏子内侍佩韋佩弦辟剌撲哒樸斫之材青蜓迄至區穴石材士坦舒榮隨口胡謅天晷田衣同心葉力徒咢望古遙集威鳳微難畏影避迹屋頂花園銜稱湘妃鼓瑟先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