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箓图的意思、箓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箓图的解释

即图箓,图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名载於籙图,事应乎天人。”《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水饰图经》:“太鱸鱼衔籙图,出 翠嬀 之水并授 黄帝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箓图(lù t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源于道教和谶纬学说,其释义需从单字本义与复合词义两个层面分析:


一、单字释义

  1. 箓(lù)

    • 本义:指古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或符命。《说文解字·竹部》载:“箓,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也。”
    • 引申义:
      • 道教指记载天神名讳、职司的秘文典籍(如《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 泛指符箓、图谶等神秘文书(《后汉书·方术传》有“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的关联记载)。
  2. 图(tú)

    • 本义:指地图、版图(《周礼·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
    • 引申义:
      • 象征天命的河图、洛书等祥瑞图谱(《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道教符咒、星象等图示化的神秘符号。

二、复合词“箓图”的释义

“箓图”作为合成词,特指承载天命或神权的符命与谶纬图谱,常见于古代政治预言与宗教文献:

  1. 帝王受命之符

    指象征天子权柄的符箓与河图洛书,如《宋书·符瑞志》载:“黄帝受河图,禹受洛书,箓图之应也。”

  2. 道教秘传符咒

    道教用以召神驱邪的图文合体秘典,如《云笈七签》卷七:“箓者,三天妙炁;图者,灵符真形。”

  3. 谶纬预言图谱

    汉唐时期谶纬学说中预示王朝更迭的神秘图文(如“赤伏符箓图”),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


三、权威文献参考

  1. 古代字书与经籍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箓”字释义。
    • 《周易》《周礼》对“图”的原始记载。
  2. 道教经典
    • 《云笈七签》(道藏本)对符箓与灵图关系的论述。
    • 陶弘景《真诰》载符箓图文结合之例。
  3. 史书与谶纬文献
    • 《后汉书·方术列传》载谶纬家解“箓图”事。
    • 《宋书·符瑞志》释帝王受命与箓图关联。

“箓图”融合了天命信仰、道教方术与谶纬文化,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神圣性图文符号展开,既是政治合法性的象征载体,亦是宗教秘传的修行媒介。释义需结合字源、历史语境及宗教功能综合考辨。

网络扩展解释

“箓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解释:

一、拼音与基本释义


二、引证与古籍用例

  1. 三国时期文献
    魏国李康在《运命论》中写道:“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此处“箓图”指天命或天意的象征性记录。
  2. 唐代典籍
    《太平广记》引颜师古《大业拾遗记·水饰图经》提到:“太鲈鱼衔箓图,出翠妫之水并授黄帝。”此处的“箓图”被赋予神话色彩,象征帝王受命于天的凭证。

三、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1. 帝王语境
    “箓”指帝王自称受命于天的文书(如“高祖膺箫受图”),因此“箓图”可理解为天命或政权合法性的象征。
  2. 道教语境
    道教中的“箓”是记载神名的秘文(如符箓),而“箓图”可能指与符咒、神谱相关的图文典籍。

四、扩展与相关概念


“箓图”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既指向帝王符命的凭证,也涵盖道教秘文与预言文字。其核心内涵是通过图文形式传达神秘预言或天命指示。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道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包苴秉利察辩城府成衰抽打传道会传集吹网欲满村场大寛转调梅东洋大海对角独茧丝凤筝皋皋归老汉元豪牦之差,将致千里恢燿嫁狗随狗胶粘芥菜节钺控诉略知皮毛良功流夜汗轮车鹿爪慢讲昧瞀墨囊褭駣臬府烹炮巧对岂非耆耉崎岠青孱轻合清论齐年七女池穷观人琴俱亡深情厚意势峯石霤诗神所向风靡素蚁台安天文台同坎呜呼哀哉夏橘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