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薜带的意思、薜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薜带的解释

(1).用薜荔的藤制作的腰带。多指隐者的装束。 唐 王绩 《游北山赋》:“荷衣薜带,藜杖葛巾;出芝田而计亩,入 桃源 而问津。” 唐 皮日休 《雨中游包山精舍》诗:“薜带轻束腰,荷笠低遮面。”

(2). 战国 楚 屈原 《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因以“薜带”借指 屈原 。 唐 李白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诗:“薜带何辞 楚 , 桃源 堪避 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薜带”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意象的复合词。从字源角度分析,“薜”本指薜荔(学名:Ficus pumila),《说文解字》注为“牡赞也,从艸辟声”,特指这种蔓生木本植物;“带”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绅也,象系佩之形”,既指衣带也引申为带状物。二者组合后,“薜带”在古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

  1. 植物学指代

    特指薜荔藤茎自然形成的条状结构,《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其“茎蔓如绦,可织为带”,描述其纤维可加工成天然编织物。这种特性使薜带在古代成为隐士服饰的象征元素。

  2. 文学意象延伸

    在《楚辞·九歌·山鬼》中“被薜荔兮带女萝”的描写,使“薜带”衍生出高洁品格的隐喻。宋代《广群芳谱》进一步将其与文人雅士的志趣相关联,形成“薜带荷衣”的固定搭配,喻指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研究古典文学、传统服饰文化等领域仍具学术价值。权威参考资料可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2页“薜”字条目,以及中华书局出版的《楚辞补注》中对山鬼服饰的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薜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1.隐士的装束象征

2.借指屈原

相关拓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诗句引用,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艾年百汰爆发星辩辞逼绰子不乂程子衣晨牝词科磁悬浮列车邨塾大埠打簧表大鉴倒座儿彫枯脯资共聚物海狶寒疟好像好些个鸿鱼驩门绛气尖脐兼政教规郊祭荆藜棘卿计运朘蚀隽游开陈康时宽旷庐君露水姻缘盲僮跛竪马衣猛攻蝥贼乾性油晴光侵街钱圣果身圭事寔思治随后田畻天空鸵鸟温课无明无夜五识相憎械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