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 周 制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身圭,六瑞之一,为侯爵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侯执信圭” 汉 郑玄 注:“信当为身,声之误也。身圭、躬圭,盖皆象以人形为瑑饰,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长七寸。”
“身圭”是中国古代周代礼制中的一种玉器,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基本定义
身圭属于周代“六瑞”之一,是代表侯爵身份的信物。六瑞以玉制成,不同形制和尺寸对应公、侯、伯等爵位等级。身圭长约七寸,其纹饰可能以人形为元素,象征侯爵需谨慎修身以保其位。
历史与文献依据
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汉代郑玄注“信圭”应为“身圭”,认为是因发音误差导致的误记。身圭的命名和形制均强调“修身”的寓意,与周代礼制中“以玉喻德”的传统一致。
文学中的引用
清代姚瑩的诗句“植身圭璋器”中,以“身圭”比喻人的品格如圭璋般高洁,扩展了其文化内涵,表明后世对玉器象征意义的延续。
身圭既是周代侯爵的身份象征,也承载着修身慎行的道德寓意,并在文学中被赋予人格化的赞美含义。由于现存资料有限,具体形制细节仍需结合考古发现进一步考证。
身圭是一个汉字,意思是指玉石饰品中的一种器物,也叫作“圭璧”或者“圭玉”。它是中国古代礼器的一种,用来装饰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仪式祭祀场合。
身圭的部首是“⺱”(身字底)。
身圭的总笔画数是9画。
身圭源于中国古代的礼制,作为一种祭祀用品,用来展现儒家思想中的仪式和礼仪的重要性。
身圭的繁体字为「身珪」。
在古代,身圭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区别,仍然是类似于现代的形状,只是部分字形略有差异。
1. 在古代贵族的祭祀仪式中,身圭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器物。
2. 他佩戴着身圭,显得庄重肃穆。
身圭并没有太多常见的组词形式,因为它是一个特定概念的称谓。
身珪、圭璧、圭玉
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