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调教于臂鞲之上的鹰。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逸驥初翻步,鞲鹰暂脱羈。远途忧地窄,高视觉天卑。”
蹲在臂套上的苍鹰。比喻摆脱羁绊欲展鸿图的人。 金 刘从益 《泛舟回澜亭坐中作》诗:“韝鹰乍脱臂,但学天地宽。” 清 阎尔梅 《汧罝草堂读史诗》之五:“辕骑长鸣思塞下,韝鹰疾视出天边。”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荒郊紆策马,猎径傍韝鹰。”
“鞲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鞲鹰(ɡōu yīng)指被调教后停驻在“臂鞲”上的猎鹰。
在文学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
该词多见于古诗文,如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通过猎鹰形象抒发对现实束缚的感慨()。
“鞲鹰”既指实际驯养的猎鹰,也承载着古代文人对自由与抱负的隐喻。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双重含义。
鞲鹰是一个汉字词汇,意思是“训练和驯养鹰隼”。它由“鞲”和“鹰”两个字组成。
鞲的部首是革(gé),它有13个笔画;鹰的部首是鸟(niǎo),它有24个笔画。
“鞲鹰”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马援传》中,用来描述马援的骑兵部队驭鹰术的独特技艺。
鞲鹰的繁体字为鞲鷹。
在古代,鞲鹰这个词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写法是鞲鷹。
1. 他花费很多时间鞲鹰,以便能够驾驭这些猛禽。
2. 这位老人有着训练鞲鹰的丰富经验。
组词有:鞲鹰术、鞲鹰手。
近义词有:驭鹰、训鹰。
反义词有:放飞、释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