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寒暄的意思、寒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寒暄的解释

[exchange of conventional greetings] 问寒问暖。今多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详细解释

(1).冷暖。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故喜怒哀乐,思虑必得其中,所以养神也;寒暄虚盈,消息必得其中,所以养体也。” 明 刘基 《初夏即景》诗:“前日大热释我裘,昨日一雨凉如秋。寒暄倐忽反覆手,冰炭着躰何由瘳。”

(2).犹冬夏。指岁月。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木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唐 李商隐 《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葭灰檀火,屡变于寒暄。”《旧唐书·张濬传》:“经歷寒暄,耗费百万。” 明 李东阳 《重游西涯次韵方石》:“流水平堤柳绕垣,重来又隔几寒暄。”

(3).谓问候起居寒暖。《汉武帝内传》:“﹝ 王母 ﹞下车登牀,帝跪拜,问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 唐 裴铏 《传奇·裴航》:“后更不復见,但使 裊烟 达寒暄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忽有数人来,狐从容与语,备极寒暄。”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不用介绍呀,不用寒暄,听见呼吸声就知道你过去在哪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寒暄是汉语中表示礼节性问候的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特指人际交往中用于打破沉默、表达关怀的客套言语。

从词源结构分析,“寒”指寒冷,“暄”指温暖,二字组合形成反义复词,源自古代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最早见于中古文献,体现古人以气候话题表达关怀的社交传统。

在具体使用中,寒暄包含三层语用功能:

  1. 社交礼仪:如“近来身体可好”等问候语,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维系基本人际关系”的释义
  2. 对话过渡:常用于正式交谈前的铺垫,清代《通俗常言疏证》记载其“为宾主相引之辞”的衔接作用
  3. 情感传递:通过程式化问答传递善意,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暄寒不如尺书”的白居易诗句形成古今呼应

现代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特别强调,寒暄语具有“填充对话空隙”的特殊功能,这类表达虽缺乏实质信息,却是汉语交际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网络扩展解释

“寒暄”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人际交往中出于礼节或打破沉默的简短交谈,内容多为无关紧要的客套话。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源与字面含义

2.实际用法

3.使用场景

4.注意事项

5.例句参考

寒暄是人际交往中的“表面功夫”,虽内容浅显,却能传递尊重与善意。恰当使用可促进关系,但需根据场合和对象调整内容与深度。

别人正在浏览...

稗子襃贤鸨行避凉附炎逋播臣不解事车笠乘利席胜侈务赤野辞严义正大话代议制踶蹶冬温短长断鞅对称轴笃么恶言恶语蜚遽風斯在下逢晤凫飞管家婆骨苏罕事浩然黄罗奬引剪截焦月仅仅救死扶危巨望坑壍孔夫子凌旦駖礚榴弹炮龙眠毛角妙采奶酒旁游漂蓬断梗期质鋭骑三年丧僧伽棃善物哨楼奢龙室徒四壁受命宝顺躔塑钢香消玉碎先机小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