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留髠的意思、留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留髠的解释

(1).《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主人留 髠 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薌泽,当此之时, 髠 心最欢,能饮一石。”后因称留客为“留髠”。 唐 陈陶 《赠别离》诗:“杨柳听歌莫向隅,鸡鸣一石留 髠 醉。” 宋 苏轼 《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诗之一:“纵使先生能一石,主人未肯独留 髠 。” 清 姚鼐 《怀陈伯思》诗:“奉粟几时能饱 朔 ,合尊何处更留 髠 。”

(2).旧时亦特指青楼留客。 清 冯班 《赠徐娘》诗:“留 髠 席上人初醉,窥 宋 墙边月正斜。”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罗綺芬芳,行酒纠觴,留 髠 送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留髠(liú kūn)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宴饮习俗相关,特指主人挽留宾客继续饮酒的行为。以下从词典释义、典故来源及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说明:


一、基本释义

留髠指宴饮时主人挽留客人继续饮酒,尤指挽留善饮的宾客。其中“髠”原指剃去头发的刑罚,后借指不拘礼法、豪放善饮之人(如战国时期的淳于髠)。该词承载了古代宴饮文化中“尽兴”与“好客”的双重内涵。


二、典故溯源

此词典出《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髠为齐威王臣,常以隐语讽谏。威王置酒后宫,召髠赐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髠答:“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不解,髠释曰:“若遇尊贵之宴,心存敬畏,饮一斗即醉;若故友重逢,放怀畅饮,可尽一石。”

后齐王命淳于髠出使赵国,携金百斤、车十乘。髠仰天大笑,冠缨尽断。王问其故,髠曰:“臣见路旁农夫持一豚蹄、酒一盂,祝曰:‘愿五谷丰登,满车满篝!’所持者少而所求者多,故笑之。”王悟,遂增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乘。髠至赵国,出色完成使命。

齐威王大悦,乃置酒后宫,召髠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髠答:“今日君臣同乐,饮可八斗而醉二三分。”于是齐王命继续添酒,直至深夜,“留髠而退”。

此典故中,“留髠”即指齐王因尽兴而挽留淳于髠彻夜饮酒。后世遂以“留髠”代指主人盛情留客畅饮。


三、文化延伸

  1. 礼仪象征

    古代宴饮中,“留髠”体现主客尽欢的礼仪传统。《周礼》载“以飨宴之礼,亲四方宾客”,主人挽留宾客被视为待客之道的最高境界。

  2. 文学意象

    唐宋诗词常化用此典,如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留髠送客情何厚”,苏轼《和陶饮酒》“且须更留髠,未可怯钟鸣”,均以“留髠”寄喻宾主相得之情。

  3. 民俗演变

    明清时期,“留髠”渐融入民间婚俗,部分地方将新郎挽留贺客饮酒称为“留髠”,赋予其喜庆寓意。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留髠”属罕见书面语,多见于研究古代礼俗或文学典故的语境。例如:

“这场宴席直至深夜,颇有古时‘留髠’之趣。”


核心释义:

留髠指宴饮时主人挽留宾客继续饮酒,源自《史记》所载齐威王挽留淳于髠之事,后成为体现宾主尽欢的雅称。

网络扩展解释

“留髠”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
    源自《史记·滑稽列传》中淳于髠的故事:主人宴客至日暮,其他客人离开后,唯独留下淳于髠继续饮酒作乐。后以“留髠”代指主人挽留宾客的行为。

  2. 引申义
    旧时特指青楼中留客过夜的行为,常见于明清文学作品。例如清代余怀《板桥杂记》中记载:“行酒纠觴,留髠送客”,即描述风月场所的留客场景。


二、读音与构成


三、文学引用与演变

  1. 唐代诗词
    陈陶《赠别离》中“鸡鸣一石留髠醉”,以“留髠”表达宴饮达旦的欢聚场景。
  2. 宋代诗文
    苏轼《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提及“主人未肯独留髠”,暗含对宾客豪饮的调侃。
  3. 清代用法
    冯班《赠徐娘》中“留髠席上人初醉”,直接关联风月场所的留客习俗。

四、总结

“留髠”最初为历史典故,后衍生出两层含义:

(如需更多例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3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败鳞残甲般般件件宾筵晨暾撤职赤诚宠行传蜡耑管藩落辅车脣齿刚口高栏耕织图工蜂挂印悬牌蛊雕含叹鹤瘗铭合影讙惊化正辉音嘉陵江贱儒记存洁操趌趌悸栗金薤九叠篆机械手疾怨均浃峻烈快果垄作鹿隐捋荼嫚游马排懜憧猛虎行篾笋民信局木材木棍尿床子泥菩萨过江飘悠悠青伤穹祇若敖之鬼侍帝晨死没堆私重诵忆抬头纹谈舌图白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