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嘉陵江的意思、嘉陵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嘉陵江的解释

[Jialing River] 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在重庆市注入长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嘉陵江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嘉陵江是中国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古称“渝水”“西汉水”,其名称源于流域内的嘉陵谷地(今陕西省凤县东北)。据《中国地名辞典》记载,“嘉陵”二字取“嘉美陵谷”之意,形容其河谷地貌壮丽、水土丰饶。该江发源于秦岭主峰太白山西麓,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于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全长约1120公里,流域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从地理特征看,嘉陵江以典型的曲流发育闻名,《水经注》称其“九曲回肠”,《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指出其干流在四川盆地形成规模宏大的“Ω形河曲”,这一地貌特征被列为长江流域重要水文遗产。其支流众多,包括渠江、涪江等34条主要河流,构成辐射状的扇形水系,为川渝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灌溉条件。

历史上,嘉陵江是连接中原与巴蜀的“黄金水道”。《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嘉陵江航道运输兵粮完成灭蜀大业。南宋时期,余玠在合川钓鱼城依托嘉陵江天险构建山城防御体系,创造了抗击蒙古军队36年的军事奇迹。明清时期,沿江形成的阆中、南充等码头城市成为“川北粮仓”的物资集散中心。

现代嘉陵江承担着多重功能:重庆段已建成草街航电枢纽等14级梯级电站,年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南充至重庆段达到Ⅲ级航道标准,可通行千吨级船舶;2025年重庆市水利局数据显示,沿江城市群贡献了川渝地区23%的GDP。流域内还分布着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阆中古城等生态文化景观。

该江在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的正是嘉陵江流域景色。近现代作家沙汀、艾芜等在其作品中多次以嘉陵江为背景,展现川北地域文化特色。

网络扩展解释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其名称和地理特征包含以下核心信息:

一、名称由来

  1. 得名来源
    主流说法认为,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的嘉陵谷而得名()。另一说源自《水经注》对“漾水”的记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

二、地理位置与流经区域

  1. 发源与流向
    发源于陕西省凤县代王山的东峪河(秦岭北麓),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最终在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
  2. 长度与流域面积
    全长约1345公里(不同测量方式存在差异,部分文献记载为1119公里),流域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

三、水系特征

  1. 支流与形态
    拥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支流,形成典型的树枝状水系()。下游段以“小三峡”峡谷景观著称()。

四、历史变迁

  1. 地质演变
    公元前186年武都道地震引发滑坡,古汉水上游河道被堰塞湖侵蚀改道,逐渐形成现今的嘉陵江水系()。

五、地理与经济意义

作为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其水能资源丰富,是川渝地区重要的内河航道,兼具水利开发与生态价值()。


注:关于长度差异,权威资料显示最新数据为1345公里(),可能与测量范围调整有关。如需完整信息,可参考地质或水利部门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遍达昌盍风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城乡差别赤甲叱罗创始垂袖胆战导衍调讥凋歼掉羽冬训二簋法律文件梵寂風媧副服瓜连骨膜沽虚浩广濠梁之上阖闾龢鹊鹤望黄金龟蟭蟟结心紧绷绷絶笔克成莱国蓝图醴酒不设铃閤林海雪原龙壁纶组节约厖错满勤命材奶嘴,奶嘴儿纳新暖流辟阳侯轻迅惹恼色府善诱厍狄蜀琴塑料薄膜太保巍峙无所忌惮消单戏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