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图白忒的意思、图白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图白忒的解释

清 代文献中对 西藏 及其附近地区的称谓。又作 图伯特 、 土伯特 、 退摆特 ,是 吐蕃 的音变。参见“ 图伯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图白忒(音:tú bái tuī)是汉语中对藏语词汇“བོད”(拉丁转写:bod)的一种历史音译形式,专指中国西藏地区。该词主要出现在元、明、清三代的官方文献及地理志书中,是“西藏”这一现代标准称谓形成前的古称之一。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源与语义

  1. 藏语本源

    “图白忒”源自藏语“བོད”(bod),为藏族自称,原意为青藏高原核心区域的族群与地理范畴。该词在吐蕃王朝时期(7-9世纪)已广泛使用,后随汉藏文化交流进入汉语典籍。

    来源:《藏汉大辞典》(民族出版社,1985)

  2. 汉字音译演变

    元代文献《元史·地理志》记作“土伯特”,明代《西域行程记》称“图伯特”,至清代《卫藏通志》固定为“图白忒”。汉字音译差异源于不同时期官话发音及译者方言习惯,但均指向同一藏语词汇。

    来源:《清史稿·地理志》《卫藏通志》卷三


二、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1. 清代官方文书

    康熙、雍正朝奏折与地图中频繁使用“图白忒”指代西藏,如《康熙皇舆全览图》标注西藏为“图白忒部”,凸显其行政归属。乾隆后期因规范地名,逐步改用“西藏”。

    来源:《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二百八十四

  2. 地理典籍记载

    《西域同文志》(1763年)明确释义:“图白忒,即唐古特人所居之地,今称西藏”,佐证其作为地域名称的过渡性地位。

    来源:《钦定西域同文志》卷二十四


三、现代汉语中的定位


引用文献来源

  1. 《藏汉大辞典》(民族出版社,1985)
  2. 《清史稿·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卫藏通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4. 《清实录·圣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
  5. 《钦定西域同文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4)

注:因部分古籍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版本为准。建议使用现代规范名称“西藏”。

网络扩展解释

“图白忒”是清代文献中对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称谓,属于历史地理名词。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图白忒”是清代官方及文献中使用的对西藏及其周边区域的称呼,属于音译词汇。其核心范围与现代西藏自治区大致对应,但可能包含历史上邻近的藏族聚居区域。

2.词源与演变

3.语言与用法

4.历史背景

清代文献使用“图白忒”等音译词,反映了当时对边疆地区名称的汉语转写习惯,这类词汇多用于官方文书、地理志及外交文件中。


该词是清代对西藏地区的音译称谓,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史稿》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鵶北路蹦高苾芬擘蓝蚕槌残杪鑹子胆寒发竖得售二号人物儿女子语風絲冯依勾合谷圭归兴国舅寒蝉好打鸿鶱唤仗混战互证兼差简心假洋鬼子精密度疾味据争窟栊廪稍緑蕚梅驴头不对马嘴牉合前识谦顺切记倾心柔条辱身败名桑榆补圣洁世名双趺双钩说唱文学宿物太阳日跳匿蝭蟧体疗晚蚕我们乌洞洞无胫而走五数香肚降魔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