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出 汉 晁错 《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彊为弱,在俛卬之间耳。”后以“兵凶战危”谓战事凶险可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兵凶战危,非安全之道。”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一节:“当此兵凶战危之秋,所有受伤军兵,颠卧战綫,咻噢呻吟,惨不忍覯。”
兵凶战危
“兵凶战危”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战争极其凶险残酷,强调军事冲突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下从释义、出处、用法及权威引用角度详细解析:
字义拆解
四字组合强调战争的残酷性与不可预测性。
整体释义
指战争如凶器般危险,必然带来伤亡与祸乱,蕴含警示世人慎战的思想。
例:古人云“兵凶战危”,轻启战端者常自食恶果。
核心出处
语出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卷六十四下》:
“兵凶器,战危事也。”
此句为武帝时大臣严安上书谏伐匈奴之言,主张以德化替代武力征伐。
后世沿用
“兵凶战危,苟非其时,不如息民。”(强调顺应天时,避免无谓战争)
“圣王知其兵凶战危,故不轻用。”(揭示明君慎战之道)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定义:“战争凶险可怕,须极度谨慎。”
例句引《明史·戚继光传》:“臣闻兵凶战危,古圣王慎之。”
《汉语成语大词典》
释义:“形容战争极其危险,常导致灾难性后果。”
强调其警示意义,多用于劝诫慎用武力。
成语凝结中国古代“厌战”“慎战”思想,与《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一脉相承。现代国际关系中,它仍被引用以呼吁和平解决争端,如联合国文件中常见类似表述。
参考资料
“兵凶战危”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搜索结果中的权威信息,其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战争极其凶险可怕,强调军事冲突的残酷性和危险性。这一释义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晁错的《言兵事疏》:“兵,凶器;战,危事也。”。
出处与背景
成语出自西汉政治家晁错的军事论述,他在奏疏中警示统治者应谨慎用兵,认为战争是“凶器”与“危事”,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局势逆转。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也引用了这一观点,进一步强化其警示意义。
用法与语境
近义与反义
延伸意义
除指战争本身外,也可隐喻高风险、高代价的决策或行动,强调对“凶险”后果的警惕。
爱财舍命白检保国寺保申标量表意弼针禅衲鸱革笞扑畴答抽翰怆神春享毳袍叠矩重规独脚莲乏戹房车番降返炤分符凤驿高头大马犷锐龟艨贵惜还偿荷蒙荒流火鼓兼本戟手继兴苦艾款边立体六骏毛发悚然弭患汨罗江木人脑残粉强本弱支呛咕钦産佉苴润身三夫之对商节石盏瞬霎松飙讼言岁朝通计弯环僞作五味子心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