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戟手的意思、戟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戟手的解释

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以其似戟,故云。常用以形容愤怒或勇武之状。语出《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褚师 出。公戟其手,曰:‘必断而足。’” 汉 张衡 《西京赋》:“袒裼戟手,奎踽盘桓。”《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晋 李太后 在 建州 ,卧病,无医药,惟与 晋 主仰天号泣,戟手駡 杜重威 、 李守贞 曰:‘吾死不置汝!’” 清 黄景仁 《余忠宣祠》诗:“将军戟手指贼语,死为厉鬼当杀汝!”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摇头晃脑,猛可地戟手向 鲍德新 一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戟手”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手持兵器(戟)准备战斗的姿态,象征积极备战或勇往直前的状态。古代“戟”是一种长柄兵器,与“手”组合后,字面意义为持戟备战的动作,常用于形容坚定的战斗意志。


二、引申义与文学用法

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戟手”多引申为愤怒指责或斥骂的姿态。具体表现为:

  1. 手势特征:手臂微屈,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因手形似戟而得名。
  2. 情绪表达:常用于描绘愤怒、斥责或勇武时的神情,如《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记载:“公戟其手,曰:‘必断而足。’”。

三、出处与典故

  1. 历史典籍:最早见于《左传》,描述褚师出逃时,卫庄公以戟手指其怒骂的场景。
  2. 文学作品:汉张衡《西京赋》用“袒裼戟手”形容勇武之态;《资治通鉴》记载李太后“戟手骂杜重威”的愤慨。

四、使用场景

  1. 形容备战决心:如“将士戟手待命,士气高昂”。
  2. 刻画愤怒斥责:如唐代传奇《飞烟传》中“戟手而詈”(指着对方痛骂)。

五、近义词与关联词

“戟手”兼具字面与象征意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戟手的意思

戟手是一个表示武器和军人的词汇。在古代,戟手指的是持有戟的士兵或将领。戟是一种长杆上带有锋利刃头或尖头的兵器,戟手是指以戟作为主要武器的战士。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戟手的部首是戈,其中一部分是戈字的声旁,表示与戈相关。戟手的笔画数为12画。

来源和繁体

戟手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字“戈”,表示兵器。在繁体字中,“戟”和“手”的形状与简体字相似。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戟”在写法上存在一些变化。例如,在甲骨文中,“戟”字的形状更加象征戈的外形。汉字演变过程中,逐渐简化为如今的形状。

例句

1. 古代戟手在战场上勇猛无比,成为军队的************。

2. 他手持戟,指挥士兵冲锋陷阵。

组词

戟手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词语,如:

1. 徒手戟斗

2. 戟手武艺

3. 冷兵器戟手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戈手、兵士、武士、战士

反义词:文官、和平使者、平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