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制的人像。《战国策·燕策二》:“ 宋王 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远,不能攻也。”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魏书·高道穆传》:“刺史 李世哲 即尚书令 崇 之子,贵盛一时,多有非法,逼买民宅,广兴屋宇,皆置鴟尾,又於马埒堠上为木人执节。”《宋史·舆服志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鐲。”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
(2).喻指冷酷无情或痴呆不慧的人。参见“ 木人石心 ”。
(3).五行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受木气多者为木人。木人之外形、禀性皆象木。 隋 萧吉 《五行大义·论人配五行》:“《禄命书》云:‘金人刚强自用,木人多华而雅。’” 明 王廷相 《雅述》下:“或曰,木人见漆则疡。世之木人多矣,而疡者间有之,不木而疡者亦有之。”
(4).即木夯。木制的打夯工具。
“木人”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1. 木制人像 指用木材雕刻或制作的人形物件,常见于古代祭祀、巫术或机械装置。例如《战国策·燕策二》记载宋王制作木人并射其面,汉代王充《论衡》描述木人作为机关驱动的人偶。
2. 比喻特定性格的人
3. 实用工具 指代木夯,即传统建筑中用于夯实地基的木制工具。
其他补充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判断词义,历史文献中多指前两种释义。
《木人》是一个汉语词汇,用来形容某些人缺乏思想、缺乏独立性和个性的表现。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行动呆板、僵硬,没有主见或判断力。
《木人》的拆分部首为“木”字,表示与木材或木头有关。按照常用的笔画顺序,它的总笔画数为4。
《木人》一词来源于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故事。据说古代有位农夫,他制作了一个木制的人形傀儡。这个人形傀儡不能说话,行动呆板,缺乏主见,仿佛没有生命一样。后来,人们就用“木人”来形容那些行动呆板、缺乏主见的人。
《木人》的繁体字为「木人」。
在古时候,《木人》的字形有所变化,它的写法为「木亻」。
1. 他就像个木人一样,完全没有自己的主张。
2. 这个演员的表演太生硬了,就像一个木人般僵直。
组词:木偶、木头、木质
近义词:呆板、生硬
反义词:灵活、机智
骜肆白席人白椎卑国兵拏祸结参天鬯然禅絮沾泥成例春祈秋报出人命雌霓之诵从橐动机与效果法事干杯公然乖离官壶叫更击角歌客槎克壮刳形去皮览历老好廉正寥然利比亚犁沟赁僦轮派洛都炉烟緑朝云难陀聂切凝絶侬徭莩甲镪道软风溽润撒娇三无坐处撒网喏杀一砺百赊荷誓清私股陶埴体态同衾外厩网住文风不动闻人嚣垢喜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