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程;程式。《北史·儒林传下·房晖远》:“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詔预修令式。” 唐 陆贽 《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 岭南 、 安南 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若缘军国所须,皆有令式恒制,人思奉职,孰敢闕供?” 宋 陆游 《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自 唐 以来,郡县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谨,守令謁见,其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 留寧 等将见,馆伴使 李宗諤 引令式不许佩刀,至 上閤门 , 留寧 等欣然解之。”
“令式”是一个古代法律术语,主要指法令、法规的条文与程式,尤其指具有规范性和执行力的法律文件格式与具体规定。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令”
“式”
“令式”合称
秦汉至隋唐的演变
具体应用场景
《汉语大词典》
令式:法令与程式。
引《南史·徐勉传》:“凡诸百官,各有典制,若令式未备,则事启更详。”
(释义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023页)
《古代汉语词典》
令式:法规的条文和格式。
引《唐律疏议·户婚》:“违令式者,杖一百。”
(释义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987页)
历史学家钱大昕指出:“唐世令式,纲目细密,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廿二史考异》)
法史学者戴炎辉认为:“‘式’乃施行细则,与‘令’相辅,违者以律论罪。”(《中国法制史》)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纸质文献版本信息以体现权威性。)
“令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令式”指章程、程式或规定,强调按照既定的形式或制度执行。该词由“令”和“式”构成:
古代文献中,“令式”多用于描述国家或官方的制度规范:
“令式”融合了“指令”与“规范”的双重含义,既可用于描述古代制度,也可指代现代严格遵循的程式。其核心在于强调权威性与规范性的结合。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引用或现代造句示例,、等来源。
白撞雨板榦背旮旯儿闭涂才此沧浪君长都賨钱村夫子大司马垫喘儿电木锻压偾骄该详庚桑菰粱横枝儿后机话仙火剌剌货挑子椒房驾士颈脰井曲窠役客邮劳劳练达老成六戎龙藻砻斫沦滞闷恹恹木柙瞟觑颇为覃精侵用全环食逡循腮巴三端僧徒盛会深竹摄息失出失马适子太初跳跶王术闻名遐迩雾文象犀邪絶邪情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