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象和犀。
(2).指象牙和犀角。 宋 苏轼 《表忠观碑》:“ 吴 越 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煑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今夫珠璣象犀珍怪难得之物,美则美矣,固权门豪家之所宜蓄,而於我乎何有!”
“象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释:
指代动物
指大象和犀牛两种大型动物。例如古代文献中描述异域物产时,常将“象犀”并列,强调其珍稀性。
指代物品
特指象牙和犀角,均为古代重要的珍贵材料。例如宋代苏轼《表忠观碑》提到吴越地区“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此处“象犀”即指象牙与犀角制成的奢侈品。
建议在阅读古文时,根据语境区分“象犀”指代的是动物本身还是其衍生物品。如需进一步分析具体文献例句,可参考《表忠观碑》等宋代文本。
《象犀》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罕见珍贵的事物。象犀可拆分为两个字,分别是「象」和「犀」。
「象」的部首是「豕」,笔画数为11画。
「犀」的部首是「牛」,笔画数为12画。
《象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西京杂记·外国传》白居易的记载。成语用来形容珍贵难得的事物。
《象犀》的繁体写法为「象犀」。
在古代,「象犀」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整体意义不变。
这幅画堪比《象犀》珍贵无比。
相似的成语有「稀世珍宝」、「千载难逢」等。
近义词:稀奇、珍贵、稀有。
反义词:平凡、普通、常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