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初的意思、太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初的解释

亦作“ 大初 ”。1.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鸿濛,兆朕未形。”《云笈七籤》卷二:“太初之时, 老君 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

(2).指太古时期。 唐 吴筠 《高士咏》序:“太初渺邈,难得而详。” 宋 郑樵 《通志·总序》:“惟 梁武帝 为此慨然,乃命 吴均 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终 齐 室。”

(3).道家指道的本源。《庄子·知北游》:“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 成玄英 疏:“大初,道本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太初”是汉语中承载哲学与文学双重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本源词义

    “太初”指宇宙形成之初的混沌状态,表示时间与空间的原始起点。《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天地未分之前的元气”,强调物质与精神尚未分离的初始阶段。例如《庄子·天地》中“泰初有无,无有无名”,即用“泰初”通假形式表达万物起源前的虚无状态。

  2. 哲学范畴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太初”与“太易”“太始”共同构成宇宙生成序列。《云笈七签》卷二记载:“太初者,气之始也”,指元气开始凝聚为有形物质的过渡阶段,成为道教宇宙论的重要概念。

  3. 文学隐喻

    在文学创作中,“太初”常作为纯粹性象征。如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以“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引申出文化本源与自然规律的关联,赋予词汇超越字面的美学意蕴。

  4. 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中,“太初”多用于形容事物最原始、本真的状态。例如地质学领域描述地球形成早期为“太古代”,语言学中追溯汉语音韵演变时亦会引用该词作为时间坐标。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太初”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综合古籍、哲学及中医学等领域的解释如下:


一、哲学与道家本源

  1. 宇宙混沌元气
    指天地未分之前的原始状态,如《列子·天瑞》提到“太初者,气之始也”,强调宇宙形成之初的混沌元气。道家认为这是“道”的本源,如《庄子》中“太初有无”描述存在与虚无的初始界限。

  2. 道的演化阶段
    道家将宇宙生成分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等阶段,其中“太初”是气的起始,清浊未分,介于无形与有形之间。


二、中医学中的概念

  1. 元气初生
    中医认为“太初”是宇宙演化的第二阶段,此时天地元气初生,尚未形成具体物质。《广雅·释天》记载“太初,气之始也”,强调其原始性与未分化性。

三、历史与文学延伸

  1. 太古时期
    在文学作品中常代指远古时代,如唐代吴筠《高士咏》用“太初渺邈”形容难以追溯的太古时期。

  2. 年号与命名
    汉武帝曾以“太初”为年号(公元前104年),象征对天地本源的追溯;现代也用于人名,寓意“初始”或“回归本真”。


四、近义词与语境应用


总结来看,“太初”既是哲学与宇宙论中的核心概念,也渗透于中医、历史等领域,承载着对“本源”与“初始状态”的深层思考。

别人正在浏览...

梆锣陂官北军别嘴长姣常年累月朝华词法淡巴姑殚精毕力断刻耳倕泛头害患汉家红袄军花街柳市话里有话皇佐辉光放电护向江笔禁制品箕裘相继絶业矩范开达疴疾旷别廉耻连翩龙牙荦硞买笑寻欢糜草睦隣恼悻悻旁激评卷强果乾涝乞伏弃杖草确音妊妇肉干陕津山西梆子石几司隶章四厢乐歌坦挚腾翻尾犯围墙武色险躁小殿直效捷罅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