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丢失马。《北史·王晧传》:“尝从 文宣 北征,乘赤马,旦蒙霜气,遂不復识。自言失马……须臾日出,马体霜尽,繫在幕前,方云:‘我马尚在。’”
(2).“塞翁失马”之省。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唐 黄滔 《上刑部郑郎中启》之二:“徒恨伤麟,终几失马。若无往岁,焉有兹辰?” 金 李之翰 《书呈仲孚》诗:“失马乃为福,梦牛翻作祸。”
“失马”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及延伸解释:
字面意义
指“丢失马匹”,即字面意义上的马匹遗失。例如《北史·王晧传》记载的典故中,王晧因晨霜覆盖马身而误以为失马,后霜化马现,说明这一本义。
成语引申
作为“塞翁失马”的简称,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好事,体现祸福相依的哲理。例如唐代黄滔诗句“徒恨伤麟,终几失马”即用此意。
哲学寓意
源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故事,强调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如高权威来源提到的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常用于劝慰他人或自我开解,表达对逆境的辩证态度。
文学与日常应用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北史》、唐代诗词及成语词典等来源。
失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骑马者失去了马匹,用来比喻功高马上的人一旦失去了依靠,就会立即失去声望或权势。
失马的部首是马 (mǎ),拆分的笔画数分别是:失(5画) + 马(7画)。
《失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于《左传》,其本义为失去骑乘的马匹。后来引申为失去权势、声望或地位的意思。
繁体字《失馬》与简体字意义相同,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古时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但字义相同。《失马》在古代可以写作「失馬」或「脱鞍之义」。
他曾经是这个公司的CEO,但因为一次错误的决策,他失马了。
失魂落魄、失察、失聪、失望、马上、马跑、马匹。
失势、失宠、落马。
得势、得宠、登峰造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