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横枝儿的意思、横枝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横枝儿的解释

(1).旁出,额外。《元典章·礼部四·儒学》:“秀才每做买卖呵与商税者,种田与地税者,其餘横枝儿不拣甚么杂泛差发休与者。”

(2).局外人,不相干的人。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二折:“幸然法正天心顺,索甚我横枝儿治国安民。我则有住山缘,那里有为官分。”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偢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着紧。”

(3).谓无端,无缘无故。《阳春白雪·红绣鞋》:“结斜里焦天撇地,横枝儿苫眼铺眉。”《乐府群珠·玉娇枝·闺情》:“夫人利害,独占了春情艳色。横枝儿焦撇胡揑怪,把丫头每紧妬猜。”

(4).比喻是非。 元 王实甫 《丽堂春》第四折:“到晓光,到晓光,便道他不断肠,又被这家私上,横枝儿有一万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横枝儿是北方方言中的特色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与主干、主线无关的旁支或次要事物。常用于形容偏离主题的言行、无关紧要的琐事或意外插入的干扰因素。例如:

“他开会总爱扯些横枝儿,耽误正事。”

“这笔钱是专款专用,别在横枝儿上乱花。”

二、具体用法分析

  1. 表次要事物

    强调非核心、非必要的内容,如:

    “先解决主要矛盾,横枝儿的问题往后放。”(《北京话词典》)

  2. 表意外枝节

    指计划外的突发状况,如:

    “旅行途中冒出个横枝儿——车突然抛锚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3. 表无关人员介入

    形容局外人突然参与,如:

    “人家两口子吵架,你别插一杠子当横枝儿。”(河北方言用例)

三、语源与演变

该词由“横”(旁侧)与“枝儿”(枝条)复合而成,借树木旁枝比喻次要事物。最早见于清代白话小说,如《儿女英雄传》中“横枝儿话”指闲言碎语,近现代在京津冀方言中高频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董树人.《新编北京方言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0: 页128.
  3.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卷3页2154.
  4.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方言志》. 方志出版社, 2005: 页89.

网络扩展解释

“横枝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用法:

1.旁出、额外

指事物或行为超出常规范围,属于额外或非主要部分。
例句:
《元典章·礼部四·儒学》提到,秀才从事商业或农耕时,只需缴纳相应税款,“其餘横枝儿不拣甚么杂泛差发休与者”。
来源:多指非本职的附加事务或负担。


2.局外人或不相干的人

比喻与事件无关的旁观者或外部人员。
例句:
元杂剧《西厢记》中:“这生不相识横枝儿著紧”;马致远《陈抟高卧》亦用此意:“索甚我横枝儿治国安民”。
来源:常用于元代戏曲,强调无关者的介入。


3.无端、无缘无故

表示事情发生缺乏合理缘由。
例句:
明代康海《中山狼》中:“著什么紧横枝儿救拔”,暗指无端插手。
来源:多用于口语化表达,突显突兀性。


4.比喻是非

引申为纠纷或矛盾。
例句:
元曲《丽堂春》提到:“横枝儿有一万桩”,形容是非繁多。
来源:此义项较隐晦,多见于文学化语境。


“横枝儿”在古汉语中含义丰富,涵盖额外事物、局外人、无端行为及是非纠纷等,常见于元明戏曲及文献。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典章》、元杂剧等原始文本。

别人正在浏览...

安土白饧摆样版部宾余参井辞伏倒廪倾囷彫虫东征怼恨分携芙蓉镇高扳构成关托蛊干规砭海洋监视卫星好生之德豪武劾系怀柔回阳夥多检按囏勤教督椒盐解缨集仙殿空迫口笛哭鼻子枯闲枯榆邌旦理功龙图阁毛发描诗冥钧闵慰木标慕企捻军砌块凄切秋景鹊巢鸠占辱人纱幔山岑省劲,省劲儿微管五盖五行大布夏蚕校庆笑哑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