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魏的意思、邴魏的详细解释
邴魏的解释
汉 相 邴吉 和 魏相 的并称。 邴 魏 相善,且皆有令誉于当时。《汉书·魏相丙吉传赞》:“近观 汉 相, 高祖 开基, 萧 曹 为冠; 孝宣 中兴, 丙 魏 有声。” 宋 曾巩 《贺韩相公启》:“方且谊形王室,尽 邴 魏 之谋謨;泽润生民,本 萧 曹 之清静。”
词语分解
- 邴的解释 邴 ǐ 古地名,在中国今山东省费县。 姓。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魏的解释 魏 è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中国历
专业解析
"邴魏"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典籍的特定称谓,并非现代汉语中的通用词汇。它特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两位著名人物:邴原和魏霸。后世常将两人并称"邴魏",用以代指品德高尚、清廉正直、才能出众的官员典范。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 词源与出处
"邴魏"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卷三十三·石苞传》。其中记载西晋开国功臣石苞在上书推荐人才时,称赞许允等人"当以邴魏为模",意指他们应当效仿邴原和魏霸的榜样。这表明在晋代,"邴魏"已成为清官能吏的代名词被广泛认知和使用。其核心内涵源于对这两位历史人物具体事迹的概括与升华。
二、 所指人物及其特质
- 邴原 (约公元2世纪):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东汉末年名士、教育家。以志向高洁、学问精深、清廉自守著称。他避乱辽东时,聚徒讲学,门徒数百,影响深远。后归曹操,历任司空掾、丞相征事等职。史载他"秉德纯懿,志行忠方",性情刚直,不慕荣利,曹操评价他"名高德大,清规邈世"。其品行代表了儒家对士人道德操守的最高要求。
- 魏霸 (生卒年不详):字乔卿,济阴句阳人。东汉和帝、安帝时期官员。历任钜鹿太守、将作大匠、光禄勋、太常等职。以宽厚仁恕、为政清廉、孝悌笃行闻名。史书记载他处理政务"务在宽恕",体恤下属,生活简朴,"妻息菜食"。其治理风格体现了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
三、 引申含义与文化象征
将邴原与魏霸并称"邴魏",其意义超越了具体个人,而凝结为一种理想官员的人格典范和精神象征。它主要包含以下核心特质:
- 清廉正直 (Qīnglián Zhèngzhí):不贪财货,不徇私情,持身以正。
- 德才兼备 (Décái Jiānbèi):既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又有处理政务的卓越才能。
- 孝悌仁恕 (Xiàotì Rénshù):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官宽厚仁爱,体恤百姓。
- 淡泊名利 (Dànbó Mínglì):不追求个人荣华富贵,以天下为己任。
因此,"邴魏"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应聚焦于其历史人物指代性和由此衍生的象征意义:指代东汉名臣邴原与魏霸,并作为清廉正直、德才兼备的官员楷模的代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理想吏治人格的期许。
主要参考来源:
- 《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石苞传》 (记载"邴魏"并称的原始出处)
- 《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 (详述邴原生平事迹)
- 《后汉书·卷五十六·张王种陈列传》附《魏霸传》 (记载魏霸生平事迹)
网络扩展解释
“邴魏”是汉语中一个历史人物并称的专有名词,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解释
邴魏(拼音:bǐng wèi,注音:ㄅㄧㄥˇ ㄨㄟˋ)指汉代两位贤相邴吉和魏相的合称。两人因政绩卓著、品行高洁且私交甚笃,常被后世并提,作为贤臣典范。
二、历史背景
- 邴吉:西汉宣帝时期丞相,以宽厚仁德著称,曾于“巫蛊之祸”中保护幼年汉宣帝,后辅佐宣帝开创“孝宣中兴”。
- 魏相:同为汉宣帝丞相,以刚正严明闻名,主张整顿吏治、抑制豪强,与邴吉共同推动汉朝中兴。
三、文献引用
- 《汉书·魏相丙吉传赞》记载:“孝宣中兴,丙魏有声”,其中“丙魏”即邴吉(因古书“邴”亦作“丙”)与魏相。
- 宋代曾巩《贺韩相公启》中亦以“邴魏”比喻贤相辅国的功绩。
四、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曹魏”(三国时期政权)、“北魏”(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政权)等历史概念区分。邴魏特指汉代人物,与朝代名称无关。
若需进一步了解邴吉、魏相的具体事迹或汉代政治制度,可参考《汉书》相关章节或权威历史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筝霸杜柏酒倍道兼进北阮冰文蚕箔持拔吃儎匆忙甸邑牒牍饭飶繁橆飞土逐害富室龟林顾山钱还殿鬨鬭画地作狱回天假妇人加油添酱棘子局操克剪肯心匡计灵士琳玙立柱笼利鹿帻密处扭别凭槛破白佥同铅筑磬甸绕殿雷柔气僧钟市狙疏而不漏水火之中水溜水砚讨回头挺敌朣朣妄自菲薄违天逆理无旷吴緜无外饷銀闲架钱瑕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