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凉衫的意思、凉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凉衫的解释

南宋 士大夫的白色便服。 绍兴 末,诏用 朱熹 言,罢紫衫,以凉衫视事。至 乾道 初年,礼部侍郎 王曮 又以凉衫纯素,似凶服,奏请除乘马道途许服外,馀不得服。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近岁京师士人朝服乘马,以黲衣蒙之,谓之‘凉衫’。”《爱日斋丛钞》卷五引 宋 韩元吉 《桐阴旧话》:“京师朝例,公服乘马,因中官及班行製褐紬为衫者,施於公服之上,号‘凉衫’……今则遍於天下间,用为吊服。 绍兴 末暂罢紫衫,至以凉衫见。”参阅《宋史·舆服志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凉衫是汉语中特指夏季穿着的轻薄透气服饰的统称,其核心特征为材质疏朗、剪裁宽松,具有散热降温的功能属性。从词源学分析,“凉”字本义为温度低或清爽感,“衫”指无衬里的单层上衣,组合后形成专名概念。

在历史语义演变中,凉衫最早见于宋代文献记载。《汉语大词典》指出其最初形制为“以纱罗制成的夏季便服”,多用于士大夫阶层避暑着装,如《宋史·舆服志》载百官在五月朔至八月朔期间换穿凉衫的礼仪制度。至明清时期,随着纺织技术进步,凉衫材质扩展至苎麻、葛布等植物纤维,并衍生出对襟、交领等不同款式。

该词汇的文化内涵包含两方面:其一是物质功能属性,如《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用薄布料制成的夏装”;其二是人文象征意义,古代诗词中常以“凉衫”寄托淡泊闲适之情,如杨万里“轻衫凉笠野云边”的意象表达。现代汉语使用中,凉衫既保留传统服饰指称功能,也引申为具有类似特性的现代服装品类,涵盖真丝衬衫、亚麻罩衫等具体形态。

主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古代服饰辞典》,中华书局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凉衫”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历史服饰定义(主流解释) 指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白色便服。绍兴末年(1162年),朝廷采纳朱熹建议,废除紫色官服,改穿凉衫处理公务。至乾道初年(1165年),因凉衫纯白色与丧服相似,礼部侍郎王曮奏请限制其使用场景,仅允许乘马出行时穿着,其他场合禁用。此后凉衫逐渐演变为专用凶服(丧服)。

二、其他延伸含义

  1. 唐宋便服泛称
    部分典籍将凉衫作为唐宋士大夫便服的统称,如《梦溪笔谈》记载京城士人用淡青色衣物蒙于朝服外,称为凉衫。

  2. 现代引申用法(需谨慎参考)
    个别非权威资料将凉衫解释为夏季轻薄服饰(如棉麻衬衫),或比喻心情清凉舒适的状态。这类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属于现代语言演变中的非主流引申。

建议参考:研究历史服饰时,应以《汉典》《梦溪笔谈》等权威文献记载的南宋白色便服定义为主;若涉及现代语境,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宝胄宝珠辩才无阂鞞鞛跛行残圭断璧单眼皮刀切驮垛杜魄二谢嘎嘎官籍灌丧闺阃寒更黑闇宏敷宏观调控猾褢黄童白叟假乐狡愤惊魂甫定津涯究访卷叶蛾犒锡硱磈吏佐漏逸嫚语免开尊口母弟沐猴舞内意皮馄饨谦肃欺拒铨核劝耸阙行容饰搔耙伤风时差十手争指熟和水寨踏踧汤粥檀桓田父野叟铜龠尺无羞僧香风项羽堆仙人鞭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