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檀桓的意思、檀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檀桓的解释

(1).中药名。黄蘖的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檀桓》﹝集解﹞引 陈藏器 曰:“檀桓乃百岁檗之根,如天门冬,长三四尺,别在一旁,以小根缀之。一名檀桓芝。出灵寳方。”

(2).古地名。《文选·枚乘<七发>》:“迴翔 青篾 ,衔枚 檀桓 。” 李善 注:“ 青篾 、 檀桓 ,盖并地名。”一说回旋之貌。 胡绍煐 曰:“此言涛之初发,如车之回翔,马之檀桓……檀桓,犹盘桓,回旋之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檀桓是古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中药“黄柏”的根相关,特指黄柏树根部的块状结节。该词源自古医学典籍,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檀桓(tán huán)指黄檗(黄柏)树根部的瘤状物或结节。《黄帝内经·灵枢》最早记载其药用价值,形容其形态“如茯苓而坚”,即外形似茯苓但质地坚硬。古人认为此部位药性浓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¹。

二、典籍溯源

  1. 《灵枢·痈疽》:

    “发于胁,名曰败疵……治之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急治之,取生檀桓。”

    此处以檀桓入药疗痈疽,印证其解毒散结之效㊟¹。

  2. 《本草纲目·木部·黄檗》:

    李时珍引《灵枢》注:“檀桓乃黄柏根结之名,状如茯苓。”并称其“苦寒无毒”,主治“心腹百病,安魂魄”㊟²。

三、词义衍变

“檀桓”后引申为黄柏根的别称。明代《普济方》载方剂“檀桓丸”,即以黄柏根为主药,疗积热惊悸㊟³。此名或因黄柏木质色黄似檀,根瘤盘桓而生,故合称“檀桓”。


古籍来源:

㊟¹ 《灵枢经·痈疽第八十一》(传世医学经典,战国至西汉编纂)

㊟² 《本草纲目·卷三十五·木之二》(明·李时珍,1596年成书)

㊟³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七》(明·朱橚,1406年刊行)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来源典籍信息以溯权威。)

网络扩展解释

“檀桓”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中药名称

指黄柏(黄蘖)的根,具有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檀桓是生长百年的黄柏根,形状类似天门冬,长约三四尺,旁生小根,又名“檀桓芝”。

二、古地名

见于《文选·枚乘<七发>》中“衔枚檀桓”,此处指具体地名。但部分学者认为此处的“檀桓”可能为形容词,形容水流回旋盘桓的状态。

三、其他说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人才出众”,但此用法未见于古籍,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传。


提示:若需考证古籍中的用法,建议参考《本草纲目》或《文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挨户半自耕农暴慢避暑山庄逼抑不根之论苍老虫人愁颜出幽升高赐第错错督促二乎二武隔搔丱齒管夫人官闲辊弹还欠寒悸函冒恒娥回春虺蜥甲胆骄诈戒路鸡黄竟界机权儁杰昆调痨瘵黎人礼顺人情緑茸玛雅文化门插关面颊难挨女子子牌照陪斗魄荡魂摇前度潜心笃志诮戏荣啓期三教九流三司适备说参请丝篁塌岸下半场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