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宏观调控的意思、宏观调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宏观调控的解释

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宏观调控(hóngguān tiáokòng)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经济术语,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总体调节和控制,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下是权威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国家从总体上进行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运行的活动。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实现。”

    特点:强调国家主体性、总量调节及政策工具组合。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543页

  2. 《经济学大辞典》

    补充:“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通过调整总需求与总供给,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干预行为。”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经济学大辞典》,2014年版


二、政策实践中的含义(中国政府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明确宏观调控目标包括:“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防范系统性风险”。

    来源:中国政府网《十四五规划纲要》

  2.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提出手段:“精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强化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

    来源:国务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三、权威学术补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指出:

“宏观调控的本质是‘政府-市场’关系的动态平衡,需遵循‘相机抉择’原则,避免过度干预。”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22年度版


四、关键特征总结

  1. 主体:中央政府主导;
  2. 对象:国民经济总量(如GDP、就业率、通胀率);
  3. 工具:
    • 经济手段:财政政策(税收/支出)、货币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 法律手段:如《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法》;
    • 行政手段:必要时限价、配额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2.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021.
  3. 国务院.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R]. 2023.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R]. 2022.

网络扩展解释

宏观调控是政府为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整体调节与控制的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又称国家干预,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核心是政府运用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调节货币收支、财政收支和外汇收支等总量,以维持经济稳定。其本质是弥补市场失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二、主要目标

  1. 经济增长:通过政策引导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2. 充分就业:降低失业率,保障社会稳定性;
  3. 物价稳定:控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维持物价总水平平稳;
  4. 国际收支平衡:调节进出口与资本流动,避免贸易逆差或顺差过大;
  5. 其他目标:包括优化经济结构、公平收入分配等。

三、实施手段

  1. 经济手段(主要方式):
    •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调整、政府支出(如基建投资)影响市场需求,例如减税刺激消费;
    • 货币政策:利用基准利率(LPR)、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如逆回购)调节货币供应量;
    • 产业政策: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如高新技术产业。
  2. 法律手段:制定经济法规(如反垄断法)规范市场行为;
  3. 行政手段:通过行政命令、指标等直接干预,例如环保限产。

四、特点与意义

例如,中国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货币政策)应对经济下行,或通过减税降费(财政政策)提振企业信心,均属于典型宏观调控措施。

别人正在浏览...

八跪徧赊伯有猜情朝弁抄刼尘粃慈谟村酒带刺丹忱點漆璧雕枯第二产业坊市匪席讽讥浮秽釜煤归复海鰌缓步扈冶驾祸金融资本金运骏力考工记阔绰兰因絮果流浪儿流星掣电流言蜚语满帆亹亹不倦腼然蔑贱鸣珂巷内子屏去漆匠齐尚起移阙里曲脊饶雄瑞彩三藐神语时症试职收因种果守正不挠溲刷腾房庭壼通微图功途穷谢公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