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量考核。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斯则物有恒準,而鉴无定识,欲求銓覈得中,其唯千载一遇乎!” 唐 元稹 《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日者銓覈羣才,兼荣揆务,颇烦伦拟,有异优崇。”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结文》:“使野无遗贤,万邦咸寧,则銓覈之任得矣。”
“铨核”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铨核”指审查核实、权衡利弊,强调对事物或决策进行细致评估与验证的过程。该词由“铨”(权衡、称量)和“核”(审查、核实)二字构成,组合后引申为通过严谨分析做出判断。
字义拆解
历史用例
应用场景
多用于正式语境,如人才选拔、政策制定或史料考据等需审慎决策的领域,体现严谨性与权威性。
“铨核”融合了审查与权衡的双重含义,既要求客观验证事实,又需主观分析利弊,常见于古代文献及现代对复杂事务的评估中。
铨核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考量、判定、核实。它常用于形容对某种情况或事物进行细致、全面的辨识和审查,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铨核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同时也是它的偏旁部首。在《康熙字典》中,它的部首编码为167(金字旁),总笔画数为21。
铨核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铨指的是权衡、斟酌、衡量,核则表示审查、检验、核实。合在一起形成铨核,意为斟酌判定、审查核实。
铨核在繁体中的写法为「銓核」,仍然保留了金字旁。
在古代,铨核的写法多种多样。例如在《说文解字》中的注解中,它写作「權」和「核」两种形式。这些变体形式反映了古汉字书写的多样性和演变。
1. 经过铨核,该公司的经营数据被证实是真实可靠的。
2. 请负责人对这些材料进行铨核,确保准确性。
铨核的常见组词有:
1. 鉴铨:鉴别辨别。
2. 铨试:考核评估。
3. 铨选:选拔筛选。
近义词包括:审查、核实、考证。
反义词包括:信任、相信、托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