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龠尺的意思、铜龠尺的详细解释
铜龠尺的解释
量具。古时用以度量黄钟之管和它的直径。《宋史·律历志四》:“十一, 蔡邕 铜龠尺,同 后周 玉尺,比 晋 前尺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旧五代史·乐志下>后》:“十一,比 晋 前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 汉 蔡邕 铜龠尺, 后周 玉尺。”
词语分解
- 铜的解释 铜 (銅) ó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
网络扩展解释
“铜龠尺”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作为古代量具
-
基本定义
铜龠尺是古代用于度量音律的标准工具,主要用于测量黄钟律管(古代十二律中的基准音律管)的长度和直径。它由铜制成,结合了“龠”(古代吹奏乐器)和“尺”(长度单位)的功能,体现了古代音律与度量衡的结合。
-
历史背景与用途
据《宋史·律历志四》记载,铜龠尺与后周玉尺、晋前尺等古代度量标准存在换算关系,例如“蔡邕铜龠尺”比晋前尺长约1.158尺(约36.5厘米)。清代学者俞正燮也在《癸巳类稿》中提及它用于校准乐器音高,并为铸造铜制律吕提供依据。
二、可能的引申含义
部分词典(如)提到其作为成语的比喻义,表示“言行严肃庄重,不敢轻慢”。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引申或误传。
铜龠尺的核心含义是古代音律测量工具,与黄钟律管的标准化密切相关。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宋史·律历志》或清代考据文献,了解其在历代度量衡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铜龠尺》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每个字的拼音和含义如下:
1. 铜(tóng)- 拆分部首:钅(金)。笔画数:14。意思是指一种金属元素,常用来制作器物或合金。
2. 龠(yuè)- 拆分部首:齿(齒)+ 黽(黑)。笔画数:17。意思是指古代一种吹奏乐器,类似于现代的笛子。
3. 尺(chǐ)- 拆分部首:尸+ 寸。笔画数:4。意思是指一种长度单位,约等于30厘米。
《铜龠尺》一词的来源是指使用铜材料制作的龠和尺,可能是古代居民使用的一种量具或工具。
在繁体字中,词语《铜龠尺》的写法并未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会使用与简体字相同的字形。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关于《铜龠尺》这个词的具体古代写法,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查证。但是,根据汉字演变的规律,可以预测在古代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简化和变体。
以下是一个例句,展示如何使用《铜龠尺》:
他使用《铜龠尺》测量了这个房间的长度。
组词:铜器、铜镜、龠乐、乐器、尺寸
近义词:铜制尺子
反义词:白龠木(不使用铜材质制作的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