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猾褢的意思、猾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猾褢的解释

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南山经》:“ 尧光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斲木,见则县有大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猾褢(huá huái)是汉语中一个极为罕见的古词,主要见于先秦文献,现代汉语已基本不用。其释义需结合古籍记载及文字学考据,具体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古代传说中的异兽

    最早见于《山海经·南山经》,描述为状如人而彘鬣(猪鬃毛),穴居冬蛰,出现时预示当地将有劳役之灾。此释义为最权威的文献依据,代表其本义。

  2. 字形与字义关联

    • 猾:从“犭”(犬旁),本义指狡诈、扰乱(如《史记》“匈奴猾夏”),此处借指兽类。
    • 褢:同“怀”,有包裹、隐藏之意,呼应其穴居冬眠习性。二字组合凸显“隐匿的怪异兽类”特征。

二、古籍溯源与学术考辨

  1. 《山海经》原始记载

    “南次二山之首曰柜山……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又东四百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引自《山海经·南山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后世注疏与争议

    清代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认为“猾褢”即“猾怀”,因善藏匿得名;现代学者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归其为“灾兽”,与劳役征兆关联。部分文献亦写作“猾褱”,属通假现象。


三、现代词典收录情况

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常用工具书收录,仅见于:


参考资料

  1. 《山海经·南山经》(中华书局,2011年校注版)
  2.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再版)
  3.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修订版)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注:因该词属生僻古语,网络权威来源较少,建议以纸质古籍及专业辞书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猾褢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异兽,出自《山海经》,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猾褢(huá huái)是《山海经·南次二经》记载的怪兽,其出现被视为灾祸征兆。据《山海经》描述,猾褢“见则县有大繇”,即预示当地将发生大规模徭役或动乱。

二、形象与习性

  1. 外貌特征
    身形似人,全身覆盖猪鬣般的硬毛,面部有类似人类的五官,但更具兽性。
  2. 行为习性
    穴居生活,冬季蛰伏休眠,夏季活动,叫声如同砍伐树木的声响。

三、象征意义

猾褢被视为社会动荡的预兆。古代认为其出现与“大繇”相关,可理解为两种解释:

四、字义解析

参考资料

更多细节可查阅《山海经》原文及注释本(如、5引用的张华《五藏山经图译》)。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鹿币罢直宾度罗兵长伯长不及秋长命面躔离觇逻憆视传写大椿大关逗桡对接耳视发场光大佛刹服杜稿底贡荐工宰顾客豪品合稀泥回天之力讲锐祭奠积痾荆聂经武纬文金苹果崛强朗玉粮重辽俗笼鞭落座卢犬门插关嫩鹅黄昵近破阵乐迁并齐宫綮肯启銮齐名并价青山绿水日官失陨熟客死重泰山停职铜漏驼毳枉陷握发吐哺显老枭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