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写符箓。 唐 项斯 《题太白山隐者》诗:“高居在幽岭,人得见时稀。写籙扃虚白,寻僧到翠微。”
“写箓”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其含义与道教文化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写箓”指书写符箓的行为,即通过笔墨将道教符文、神名或咒语记录在特定载体(如纸张、绢帛)上,常用于宗教仪式或修行活动。例如唐代项斯《题太白山隐者》诗中提到“写籙扃虚白”,描绘了隐士书写符箓、闭门修行的场景。
道教符箓具有象征意义,被认为能沟通神灵、驱邪避灾。书写符箓需遵循特定仪轨,对笔法、材料甚至书写者的修为均有要求,体现了道教对文字神圣性的信仰。
若需进一步了解道教符箓的具体形式或文化内涵,可参考道教经典或相关历史文献。
《写箓》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格式写下一段文字或文章。
《写箓》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冖(mì)和龙(lóng)。
它的总笔画数是13画,冖部的笔画数是2画,龙部的笔画数是11画。
《写箓》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纸张传统。在古代,纸张通常被称为"箓",而写在纸张上的文字则被称为"写箓"。
在繁体字中,写箓的写法是「寫箓」。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一些差异。以《写箓》为例,它的古代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在古时候,它的文字形状可能更加简洁和古朴,但基本的意思和用法与今天保持一致。
这是一个使用《写箓》这个词的例句:
他用整洁的字迹写下了一篇精彩的《写箓》,让人印象深刻。
与《写箓》相关的组词有:
《写箓》的近义词可以是:写作、书写、写字。
它的反义词可以是:删减、删除、擦除。
冰榭痹顽碆卢不日裁造院惭怖蹈刃不旋大月等夷點污调辑洞仙词发开凡草防祸于未然返邪归正封裹负床之孙敷寻槀草更迭跟肘将军炮激渎急风骤雨禁戢灵旗留别龙卧忙碌碌孟母三迁麪巾贫儒抢地呼天巧不可阶漆墨请功容色柔枝嫩条搔动衫带山樱圣王身无长物是非分明史局史剧水扭鼠啮蠧蚀素旧娑罗花娑婆诃谈证土口兔齧脱货蚟孙巍峨熙华嘻里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