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巍峨的意思、巍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巍峨的解释

[towering;majestic;lofty;imposing] 形容高大雄伟

群山巍峨

详细解释

亦作“ 巍峩 ”。1.高大;高大雄伟。《文选·张衡<西京赋>》:“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嶪。” 张铣 注:“巍峨岌嶪,高壮貌。” 晋 葛洪 《抱扑子·博喻》:“五岳巍峨,不以藏疾伤其极天之高。” 唐 孟郊 《自叹》诗:“ 太行 耸巍峩,是天产不平。”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北有小城,城中楼殿巍峩,若王居。”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 故宫 的傍晚……瑰丽堂皇的角楼巍峨地矗立在这傍晚的浮云下面。”

(2).倾侧不稳。多形容醉态。《云笈七籤》卷一一一:“ 扈谦 者, 魏郡 人也。性纵诞,不耻恶食,好饮酒……常作巍峩醉。”

(3).比喻居高第,名列前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得及第》:“﹝ 裴思谦 ﹞自怀 士良 一缄入贡院……书中与 思谦 求巍峨, 鍇 曰:‘状元已有人,此外可副军容意志。’”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名字巍峨先蘂榜,词章斐亹动文奎。” 清 冯桂芬 《<金咏雩遗文>序》:“天假其年,掇巍峨,躋馆阁,左券可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巍峨"是汉语中形容高大雄伟景象的复合形容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词源、用法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形与词源 "巍"字从山从魏,《说文解字》释为"高也",本指山体高大险峻之貌。《汉语大词典》记载"峨"字原指山势高耸,如《楚辞·离骚》"冠切云之崔嵬",后引申为泛指物体的高大形态。二字组合强化了雄伟壮观的特质。

二、语义特征

  1. 自然景观:专指山脉高峻,如《水经注》"庐山巍峨,影落明湖",突显山体垂直高度与视觉压迫感。
  2. 人工建筑:形容宫殿、城楼等建筑物的宏伟气势,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即描写塔寺巍峨之态。
  3. 抽象比拟:用于比喻崇高人格或精神境界,如《论语》"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将道德高度具象化为空间高度。

三、语用规范 现代汉语中该词属书面语体,多用于庄重场合。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352页明确标注其词性为形容词,强调"高大雄伟"的核心义项,常见搭配有"巍峨群山""巍峨城楼"等固定结构。

(参考文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湖北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杜诗详注》)

网络扩展解释

“巍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ēi é,主要用于形容山峦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之态。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山体或建筑物高大壮观、雄伟矗立的样子。例如:“巍峨的群山”或“巍峨的宫殿”。这一含义在古诗文中常见,如唐代孟郊《自叹》中的“太行耸巍峨,是天产不平”。

  2. 引申含义

    • 比喻居高第或名列前茅:如“巍峨丰碑”比喻伟大的成就或杰作。
    • 古义形容醉态倾侧:例如《国语辞典》提到可指醉酒后身形不稳的状态,但此用法现代较少见。
  3. 出处与演变
    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五岳巍峨,不以藏疾伤其极天之高”。后世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观或建筑,如宋代葛立方诗句中的“城郭巍峨”。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雄大、巍巍、嵬峨、伟岸、魁伟等。
    • 反义词:低矮。
  5. 用法示例
    现代常见于文学描写,如:“远处雪山巍峨,云雾缭绕”或“故宫建筑群巍峨壮丽,彰显皇家气派”。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古籍用例,可参考《汉典》或《搜狗百科》等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忧闇没白酋誖悍辈耦避喧鼻皶不转头残草长锭谄邪叉手髻宸京单间大众生活钿金调回禘尝敌惠敌怨顿首再拜二郊阿世媚俗蛾述富埒王侯桂姜海湾含忽烘明几乎不竞发经帷禁术饥瘦俊明龛定炼颜黧面戾于离踪逻人鹿蹄旅途鸣悲木厘内因凭栏茜红弃旧图新却走三亲沙地善报试飞送目汀渚亡秦三户微权无用武之地宪牍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