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戢的意思、禁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戢的解释

禁止;杜绝。《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 李德裕 奏:‘……闻 党项 分隶诸镇,剽掠於此则亡逃归彼,节度使各利其驼马,不为擒送,以此无由禁戢。’”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私意胜而公法为虚文,不严加禁戢,则公道荡然矣。”《明史·云南土司传三·八百》:“三年,遣使諭 刀招散 曰:‘朕特颁金字红牌,敕諭与诸边为信,以禁戢边吏生事扰害,用福尔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禁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禁止与约束

    “禁”指制止、不准许,“戢”指收敛、止息。二字合用强调通过强力手段制止某种行为或现象,使其收敛或消失。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为“禁止;遏止”。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册,第5页)

  2. 自我收敛与克制

    引申指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如《辞源》注:“戢,藏也;禁,止也。谓收敛言行,自我约束。”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935页)

二、典籍用例

宋代文献《宋史·兵志》载:“诏诸路帅臣禁戢戍兵,毋得侵扰百姓。” 此处“禁戢”即指严格管束军队,禁止其扰民。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禁戢”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ìn jí,其核心含义是禁止与限制,主要用于表达对某种行为或活动的严格管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与结构

  1. 词义解析

    • 禁:指明令禁止;
    • 戢:意为收敛、约束,引申为限制。
      两者结合构成联合式结构,强调通过强制手段遏制特定行为。
  2. 历史演变
    该词最初特指禁止宴会活动(如古代礼仪中的限制),后逐渐泛化为对各类行为的管控,如政治、法律等领域。


二、应用场景与古籍例证

  1. 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 《资治通鉴》记载,唐代李德裕曾奏请禁戢党项部落的劫掠行为,指出因边镇官员纵容导致难以约束。
    • 《明史》提到明朝廷通过颁布法令禁戢边境官吏扰民,以维护边疆稳定。
  2. 社会功能
    常用于强调公权力对失序行为的干预,如宋代陈亮主张“严加禁戢”以维护社会公道(《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


三、近义词与延伸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禁戢”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词汇,更反映了古代社会治理中对秩序与规范的重视。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明史》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家挨户白手成家败字班子拔舍常局常世愁红怨绿筹略储畜春盘底层冻害对遇罚愿佛日割析呱嗒板拐孤惯便雇借黄裱纸花生满路恢复期活法活字饥食剧中人寇凫老海蜡日灵河陇头水蒙蒙亮莫名其妙末速拈团儿迁赏迁谢乞火人清立全乎软半儒巾上驾帅使鼠腹鸡肠鼠莽俗化桃枝竹铁甲突冒土运狭吝显表翔儛仙人绦小炉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