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戢的意思、禁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戢的解释

禁止;杜绝。《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 李德裕 奏:‘……闻 党项 分隶诸镇,剽掠於此则亡逃归彼,节度使各利其驼马,不为擒送,以此无由禁戢。’”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私意胜而公法为虚文,不严加禁戢,则公道荡然矣。”《明史·云南土司传三·八百》:“三年,遣使諭 刀招散 曰:‘朕特颁金字红牌,敕諭与诸边为信,以禁戢边吏生事扰害,用福尔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禁戢”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ìn jí,其核心含义是禁止与限制,主要用于表达对某种行为或活动的严格管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与结构

  1. 词义解析

    • 禁:指明令禁止;
    • 戢:意为收敛、约束,引申为限制。
      两者结合构成联合式结构,强调通过强制手段遏制特定行为。
  2. 历史演变
    该词最初特指禁止宴会活动(如古代礼仪中的限制),后逐渐泛化为对各类行为的管控,如政治、法律等领域。


二、应用场景与古籍例证

  1. 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 《资治通鉴》记载,唐代李德裕曾奏请禁戢党项部落的劫掠行为,指出因边镇官员纵容导致难以约束。
    • 《明史》提到明朝廷通过颁布法令禁戢边境官吏扰民,以维护边疆稳定。
  2. 社会功能
    常用于强调公权力对失序行为的干预,如宋代陈亮主张“严加禁戢”以维护社会公道(《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


三、近义词与延伸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禁戢”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词汇,更反映了古代社会治理中对秩序与规范的重视。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明史》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禁戢的意思

禁戢(jìn jí)是一个古代汉字,表示禁止和遏制,阻止行动或发展。这个词常用在文献和古代书法中,以表达对不正当行为或违法活动的限制。

拆分部首和笔画

禁戢由三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马)部、⻖(角)部和⺾(矢)部。它的总笔画数为12。

来源和繁体

禁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禁”和“戢”。它们分别表示禁止和遏制的意思。在繁体中,禁戢的写法与简体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以篆书形式出现,禁戢的写法也有所不同。篆书形态更为古老和独特,但禁戢在演变的过程中仍保留了大致的形状和意义。

例句

1. 政府决定对此地实行禁戢措施,以保护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2. 在古代,君王可以下令对叛逆者进行戢禁,以维护国家的稳定。

组词

1. 戢兵:指收缴、取消军队的武器和装备,表示禁止使用武力。

2. 禁止:指限制、制止某种行为或活动的发生。

近义词

1. 阻止:表示制止某个行为或活动的继续进行。

2. 抑制:表示以各种方式限制或压制某种情感、冲动或行为。

反义词

1. 允许:表示同意或准许某个行为或活动的进行。

2. 放任:表示不加约束或限制地任由某个行为或情况发展。

别人正在浏览...

北境背战不乏侈溢虫气愁蹙蹙仇恶处困道消颠匐貂脚斗艸風書福齐南山寡独估喝奤子横汾焕阳昌晦光晖声混元笳愁讲传将养节节败退截至局局狂怒拉场子冷冻厂临危制变楼屋缪盭鹿撞摸拟庞驳篇联清贫七推八阻曲垂日子上肢沈井神羊儿师父娘士氓水羞水引麪驷马莫追随鸾提取痛治陀隧托纸委辟纹银晓光枭视狼顾新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