蟂獭的意思、蟂獭的详细解释
蟂獭的解释
传说中为害鱼类的水中动物。《汉书·贾谊传》:“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蟂獭,水虫害鱼者也。”
词语分解
- 蟂的解释 蟂 ā 古书上说的水獭一类的动物。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 獭的解释 獭 (獺) ǎ 〔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 〔旱獭〕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
专业解析
蟂獭(xiāo t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解释:
-
指代一种水獭类动物:
- 基本释义: “蟂獭”在古代文献中常指一种水獭。水獭是哺乳纲食肉目鼬科动物,半水栖,善于游泳和潜水,以鱼类等水生动物为食。
- 特征关联: “蟂”字本身有“一种水獭”的含义(《汉语大字典》),而“獭”则明确指水獭、旱獭等动物。因此,“蟂獭”可视为对特定种类或泛指水獭的称呼,强调其水生习性。《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獭属”。
-
比喻贪得无厌之人(引申义):
- 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獭有“獭祭”的习性,即常将捕到的鱼陈列在水边,如同陈列祭品。古人观察到此现象,有时会将其引申比喻。
- 贬义用法: “蟂獭”曾被用来比喻贪官污吏或贪得无厌、横征暴敛的人。这个用法取其“贪食鱼类(象征财富)”和“陈列猎物(象征炫耀或占有)”的意象,讽刺那些像水獭一样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汉语大词典》收录此义项:“旧时比喻贪官污吏”。
“蟂獭”一词的核心含义是指一种水獭类动物。在此基础上,受水獭“獭祭”习性的启发,该词在特定语境下(尤其是古代文献中)被引申为对贪官污吏的贬称,取其贪婪搜刮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其动物本义已非常用,引申义则更显生僻,主要见于古籍或特定修辞。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 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丰富、释义最权威的大型语文词典之一,明确收录了“蟂獭”的词条及其动物义和比喻义。
- 《汉语大字典》(徐中舒 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 - 这部大型字典对“蟂”字的释义中包含“一种水獭”的义项,为理解“蟂獭”的动物本义提供了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蟂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拼音:xiāo tǎ(注音:ㄒㄧㄠ ㄊㄚˇ)
- 词义:传说中危害鱼类的水中动物,可能具有神话或象征色彩。
二、文献考据
- 《汉书·贾谊传》中提到“偭蟂獭以隐处兮”,东汉学者应劭注释为“蟂獭,水虫害鱼者也”,说明该词在汉代文献中已有记载,用于比喻对鱼类的威胁。
- 后世注疏(如颜师古)延续了这一解释,强调其“害鱼”特性。
三、相关辨析
- 与“猵獭”的区别:
“猵獭”(biān tǎ)是实际存在的獭类动物,以鱼为食,见于《淮南子》《盐铁论》等文献;而“蟂獭”更偏向传说中的生物,可能融合了夸张或虚构特征。
四、使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于古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对历史文本的解读或文学性描述中。
“蟂獭”是古代对害鱼水兽的泛称,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其实际指代或象征意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及汉代注释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分知足包髻倍禄悲情彼苍鬓髻碧森森采摭朝敬屮稾充足理由律此间窜言厝辞撮记德厚流光德育地沟都察院墩木娥绿恩慰耳软心活费力劳心赶紧恭恪功遂身退龟精浩壤核桃和燠化贸幻尘涣落会馆豁厂晋晋然拘挐俊群客传愧悔劳兵雷峯塔连拱坝卢王谩道冒号面颊佩兰配享匹偶钤尾窃誉森荣伤心惨目思而不学则殆酸儒啴谐咸茎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