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知足的意思、安分知足的详细解释
安分知足的解释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词语分解
- 安分的解释 守规矩;安于本分详细解释规矩老实,守本分。 唐 白居易 《咏拙》诗:“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倒不如咱家安分,向深山将姓名隐。”《红楼梦》第二五回:“你安分些
- 知足的解释 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知足常乐详细解释谓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老子》:“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流涕时耶?” 唐 杨炯 《泸州
网络扩展解释
“安分知足”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安于本分,对自己所拥有的待遇或现状感到满足,强调不贪求、不妄为的处世态度。该词常用来形容人保持平和心态,不过分追求物质或地位。
二、出处与演变
- 最早出处: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提到:“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 后世引用: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中,以“安分知足”描述人物性格:“这吴推官若是安分知足的人,这也尽叫是快活的了。”
三、用法与特点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描述为人处世的态度。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既可用于褒义(如赞美淡泊),也可用于中性描述。
- 结构特点:联合式成语,由“安分”与“知足”两个并列含义的词语组成。
四、使用场景
- 个人修养:强调知足常乐,如“他虽收入不高,但安分知足,生活悠然”。
- 文学评价:用于分析人物性格,如古典小说中角色满足现状的描写。
五、核心意义
该成语倡导一种节制欲望、恪守本分的生活哲学,与现代社会追求“进取心”形成对比,但可作为平衡心态的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安分知足
安分知足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指人们要安心满足于当前的现状,不贪求更多。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安、分、知、足,笔画总共有12画。
《安分知足》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左传》一书。在这本古籍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孔子在嵇康家中看到了一只凤凰在树上栖息,不去追逐其他的飞禽。孔子于是对嵇康说:“凤凰安而知足,不迁乎其所可以安,何上焉而求其所不能安?”这段话形成了“安分知足”的成语。
《安分知足》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安分知足”。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据《康熙字典》记载,“安”字是由“宀”和“女”两个部首组成,形状类似于一个人站在屋顶下。而“分”字则由“刀”和“八”两个部首组成,表示把事物划分成几部分。而“知”字是由“矢”和“口”两个部首组成,意为箭射进嘴里,表示根据信息获得知识。最后,“足”字是由“⻊”部和“十”两个部首组成,表示步行的样子。
这个成语的例句可以是:“他虽然物质不富裕,但是一直能够安分知足,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与“安分知足”意思相近的成语有“知足常乐”,意为知道满足就能常常快乐。反义词则有“贪婪不足”,表示贪图多而心永远不满足。
希望以上解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