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在文书契券末尾的印信。 清 陈维崧 《南乡子·江南杂咏》词:“印响西风猩作记,如鬼,老券排家验鈐尾。”
“钤尾”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文书或契券上的用印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钤尾”指盖在文书、契券等文件末尾的印信,用于确认文件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这一用法常见于清代文献,例如陈维崧《南乡子·江南杂咏》中提到的“老券排家验鈐尾”,即通过查验末尾的印信来核对契约有效性。
清代文献中,“钤尾”多用于官方或民间重要文件,如地契、合同等,以确保法律效力。例如,陈维崧的词句反映了当时通过核验印信来确认契约真实性的社会习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清代诗词或古代契约文书实例。
钤尾(qián wěi)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封闭或封印。表示将物品密封或关闭,以确保其安全和完整。
钤(qián)的部首是钅(钅字旁),它也是一个独立的汉字。钤的总笔画数为9。
尾(wěi)的部首是尸(尸字旁),它也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尾的总笔画数为7。
钤尾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钤用作动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漆器上的文字,用来表示密封。尾则用来表示封缄时的细节部分。在古代,人们往往使用印章来进行铅封,因此有了“钤尾”的说法。
钤尾的繁体字为「錢尾」。在繁体字中,「钅」的形状稍有不同,而「尾」的形状则完全一样。
古代写作「錢尾」,其中「錢」是指旧时通行的铸造的货币,相当于现代的钱币。
「錢」在古代文献中也常出现,如《论语·述而》中的“有宰我者,其貺诸?”等。而「尾」保持不变,用来表示封印的细节部分。
1. 他用印章钤尾了信封,确保内容不会被篡改。
2. 这个箱子被钤尾了,没人能打开。
钤字旁,尾字旁,密钤,封钤,封尾。
封闭,封锁,封存。
打开,解封,开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