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碧绿而茂盛。 清 吴嘉纪 《初夏送王鸿宝之海安镇向崔朗生乞菊》诗之二:“寒芳赠不惜,持抱碧森森。”
(2).形容碧绿而幽深。 王统照 《银龙的翻身》:“有时路向山麓折去,突出的峰顶会遮断了那条长而细的白光,不意地又从石壁的乱石中间漏出碧森森的潭影。” 刘白羽 《长江三日》:“一刻钟后,船又在两面碧森森的悬崖陡壁的狭窄的江面上行驶了。”
“碧森森”是一个汉语形容词,通常用于文学语境中,形容自然景色的颜色与状态。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形容碧绿而茂盛
多用于描绘植物(如树木、竹林)或成片植被的颜色与繁密状态。例如清代吴嘉纪的诗句“持抱碧森森”,即通过叠词强化草木青翠繁茂的视觉效果。
形容碧绿而幽深
常用于描写山林、潭水等场景的深邃感。如现代作家刘白羽在《长江三日》中描述“碧森森的悬崖陡壁”,既突出山崖的浓绿色调,又隐含空间上的纵深层次。
该词属于较为典雅的书面用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典》及诗词用例,现代文学作品中亦延续了这种修辞传统。
《碧森森》是一个形容词词组,形容事物呈现出明亮、清新和翠绿的颜色。它常用来描述自然中的植物、草地、树林等,或者描绘艳丽的色彩。
《碧森森》的拆分部首为王字旁和木字旁,部首的拼音分别为"王"(wáng)和"木"(mù)。整个词汇一共有11笔。
《碧森森》这个词语来源于汉语诗词《行子·越中秋思》:“碧森森,一径青天翠露新。”诗中描绘了秋天越中地区的景色,用了碧森森来形容清新的颜色。
《碧森森》的繁体字为「碧森森」。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有所不同。《碧森森》这个词在古代可能会写作「碧森森」或者「碧森又」等。
1. 整个山谷都被碧森森的树林环绕着。
2. 早晨阳光洒在湖面上,湖水泛起了碧森森的波纹。
3. 这片碧森森的草地是孩子们喜欢嬉戏的地方。
形容词:碧树翠叶、碧绿如玉、碧波荡漾。
名词:碧海蓝天、碧玉瓦、碧眼儿。
青翠、翠绿、蓝翠、碧绿。
暗淡、黯淡、枯萎、凋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