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虚幻的尘世。《圆觉经》卷上:“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 明 宋濂 《日本建长禅寺古先原禅师道行碑》:“涅槃生死俱幻尘,有壁积铁山如银。”
“幻尘”是一个佛教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指虚幻的尘世或现象,强调世间万物本质为空幻,并非真实存在。该词由“幻”(虚假、不实)与“尘”(佛教中指世俗、烦恼)组合而成。
佛经中的哲学意义
源自《圆觉经》的经典表述:“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此句阐释了佛教对物质(身)、意识(心)与现象界(尘)的认知,认为三者皆如幻影,需通过修行破除执念。
文学与历史引用
明代宋濂在《日本建长禅寺古先原禅师道行碑》中写道:“涅槃生死俱幻尘”,以“幻尘”表达对生死轮回的超越性思考,体现佛教哲学对文人思想的影响。
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当代语境中,“幻尘”偶尔被用于文学或网络语境,比喻短暂、虚无的人生境遇(如漫画《暴走邻家》中的角色名),但此用法已脱离宗教本义。
该词核心内涵源自佛教空观思想,强调现象世界的虚妄性,需结合佛经原文及历史文本来理解其哲学深度。
幻尘是一个词语,它由“幻”和“尘”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幺(幻)、土(尘)
笔画:幺(幻)有3画,土(尘)有6画
《幻尘》是一个古代小说的书名,出自明代张养浩的《幻尘纪》,该小说描写了一个传奇故事。
幻尘的繁体字是「幻塵」。
古时候,幻尘的写法与现代一般相似。
1. 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常常置身于幻尘之中。
2. 心灵的幻尘遮蔽了我对真实世界的认知。
幻影、尘嚣、幻想、尘埃
虚幻、幻化、尘世、尘嚣
真实、清净、清扫、洁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