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倍禄的意思、倍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倍禄的解释

(1).俸禄加倍。《礼记·乐记》:“庶民弛政,庶士倍禄。”

(2).背弃利禄。倍,通“ 背 ”。《墨子·耕柱》:“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於 高石子 焉见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倍禄是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 本义为“照原数增加”,《说文解字》释:“倍,反也”,引申为加倍、增益。
    • 指古代官吏的俸给,《广雅·释诂》曰:“禄,俸也”,即官职对应的钱粮收入。

二、复合词释义

倍禄指“俸禄加倍” ,常见于批判性语境,强调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超额的官职收入。例如:

三、引申与批判内涵

该词隐含“贪求非分利禄” 的贬义,多用于揭露官场腐败:

如宋代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抨击:“倍禄之臣,蠹国害民”,直指官吏贪渎之弊。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倍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俸禄加倍

这一含义源于《礼记·乐记》的记载:“庶民弛政,庶士倍禄。” 指官员或士人的俸禄因某种原因(如政策调整、功绩显著)而增加一倍或更多。例如在周代礼制改革中,通过减轻百姓赋税(弛政)来提升士人待遇(倍禄)。

二、背弃利禄

此义项出自《墨子·耕柱》:“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於高石子焉见之也。” 其中“倍”通假“背”,表示舍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强调道德选择。墨子以此赞扬高石子能放弃俸禄而坚守道义。


补充说明

  1. 语义演变:最初为具体俸禄增减(《礼记》),后引申为抽象价值观取舍(《墨子》)。
  2. 现代使用:多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日常语境较少出现。
  3. 权威参考:建议查阅《礼记》和《墨子》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进一步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编牒不管采蓄惨颜蹭踏产销楚些赐休淡飰雕丧雕锼泛灧封建主分派衮裳豁亮亮贾帆检禁徼祸界行寄径机任克崇棱伽山敛埋离境盟员农田僻恣前向气触骑箕尾崎嶔历落弃智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鹊岩驱録阒其无人荣滋三大政策伤官事产十番鼓识虑收问鮛鲔死货陶叟填发铁胁拓张外因畏龙武罗五辟诬诈仙典乡黉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