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窃取声名。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未尝降身摧气,逡巡於列相之门;窃誉干时,匍匐於羣公之室。”
“窃誉”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窃誉”由“窃”(偷盗、暗中)和“誉”(名声、赞美)组成,字面意为“窃取声名”。核心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名誉,或暗自得意、自我夸耀的行为。
2. 详细解释
3. 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王勃的《上刘右相书》:“窃誉干时,匍匐於羣公之室”,形容为迎合时势而攀附权贵以谋取名声。现代例句如:“那种盗名窃誉的行为,实在卑鄙”。
4. 相关表达
提示:使用该词时需注意语境,多用于揭露或批评虚伪行为,避免误用为中性描述。
《窃誉》是一个具有贬义的词语,指的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赞誉或荣誉。这个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窃(qiè)和誉(yù)。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窃:偏旁部首是穴,总笔画数5划;
- 誉:偏旁部首是言,总笔画数14划。
来源:
《窃誉》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卷五十五·何晏传》:“饮尽者益嘉以史思明之异,高窃誉之记。”这里的“窃誉”指的是通过偷偷夸赞的方式来称赞史思明。
繁体:
《窃誉》的繁体写法为「竊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差异。《窃誉》的古汉字写法为「竊譽」(偷竊夸獎)或「窃譽」(偷窃荣誉)。
例句:
他靠着窃誉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但最后还是被揭穿了。
组词:
- 窃才:通过偷窃他人才能获取成功。
- 誉满天下:赞誉远播,声誉广泛。
- 藏誉彰名:对伟大的功绩进行隐晦的赞扬。
近义词:
- 抄袭:用自己的名义盗用他人的创作。
- 骗取:通过欺骗手段获取。
反义词:
- 正当:合法、合理、正直的手段和权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