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请奉 ”。1.薪俸。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女妓入 宜春院 ,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谓在上前也。骨肉得居教坊,谓之内人家,有请俸。”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宰臣 魏杞 等奏:岂有加封而反无请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恁时节奉还一年请俸。”《荡寇志》第八六回:“如今公事要紧,只等凯旋后,赏赐外多加一份请奉,包在我身上。”
(2).指支取薪俸。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杜祁公 居官清介,每请俸必过初五。”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如今那当差的民户喜,也有那乾请俸的官人每怨。”
“请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作为名词
指薪俸(官员或职位的固定收入)。例如《董西厢》中提到的“一年请俸”,以及宋代李上交《近事会元》中“女妓入宜春院……有请俸”的记载,均表示俸禄或薪酬。
作为动词
指支取薪俸的行为。如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描述杜祈公“每请俸必过初五”,强调领取俸禄的时间规则;元代杂剧《陈州粜米》也提到“干请俸的官人每怨”,反映官员对俸禄的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石林燕语》《近事会元》等文献。
请俸是一个汉语词语,用来表示请求敬或请客。它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表示向他人请求一些东西或帮助,二是用来表达邀请他人一同共进餐饭或款待。
请俸这个词的部首分别是“言”和“人”,其中“言”表示语言,而“人”表示人类。它的总体笔画数是五画。
请俸一词源自于古代汉语言文字,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唐代。在繁体中,这个词的写法为“請俸”。
在古代,汉字“请”和“俸”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请”的古汉字写法是“請”,而“俸”的古汉字写法是“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的写法逐渐演化为现代汉字的样式。
以下是几个关于“请俸”的例句:
1. 他向老板请俸,希望能得到加薪。
2. 主人热情地请俸客人。
3. 他为了表达诚挚的邀请,请俸朋友一同前往。
以下是一些与“请俸”相关的词语:
组词:请求、诚请、邀请、款待
近义词:请客、请吃饭、请人、请帖
反义词:拒绝、拒请、不请、不款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