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扪虱而言”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拼音与字面意思
拼音为mén shī ér yán,字面意为“一边捉虱子一边交谈”,形容谈话时举止随意、不拘小节。
2. 出处与典故
出自《晋书·王猛传》。据记载,东晋时期名士王猛拜见大将军桓温时,身穿粗布衣,一边捉虱子一边纵论天下大势,旁若无人。桓温惊叹其才华,后王猛成为前秦苻坚的重要谋臣。
3. 基本含义与引申义
4. 用法与近义词
5. 注意点
部分资料提及该成语可能隐含“言辞委婉”之意(如),但结合典故和主流解释,其核心更强调“坦率不拘”而非“含蓄”。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晋书》原文或权威历史典籍。
《扪虱而言》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言辞狭隘,只能从小事入手,不能从整体或大局来看待问题。
《扪虱而言》的拆分部首为手和虫,共12个笔画。
该成语最早出自《孔子家语》:“太公望诣孔子,孔子悉之曰:‘取其人以为使者,吾谏之;吾谏之而不听,先手杀之,其次伤之,再次辱之,三者不言,自知之。故君子去祸言而诤道焉,夫小人扪虱而言。”意思是太公望上朝途中告诉孔子历来朝廷的事情,孔子听完后说:“能选对人当使者,我会劝他;我劝他而不听,我会首先骚扰他;第二次还不听,我就会伤害他;第三次仍然不听,我会羞辱他。如果三者都不奏效,我就不再说话,自己蒙受不好的结果。所以君子要远离危险的言辞,辩论正道,而小人只能从小事做起。”后来,这句话就成了一个成语。
《扪虱而言》的繁体为「捫虱而言」。
根据古代字书《说文解字》,《扪虱而言》的古代写法为「捫蝨而言」。其中,“蝨”是指虱子,与现代的写法相同。
他不是一个全面的人,总是只看到个别的事情,扪虱而言。
扪虱、扪心
毛听之言、偏听偏信
全面、大局观念
兵匪兵旗鼻祖漕赋豺舅偿责垂祉村社大归大婚鸸鹋凡调翻天覆地坟典拊背伏肉棺殓规范化怀恨毁黩嘉趣筋肉金石乐急赈枸酱骏大鍞锵魁脍括蒌牢固灵峯流行色螺鬟烟发禄邑靡倾内顾朴浑迫不及待潜沸乾冷轻骑简从全称判断区士认捐容车软靠僧讲世纷逝往书镇宿栖宿胥贪赇梯己钱枉步亡政斡鲁朶窝窝蹩蹩无人之境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