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消兵的意思、消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消兵的解释

(1).销兵。销熔兵器。 唐 顾况 《乐府》:“《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

(2).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 宋 苏轼 《郊祀庆成诗》:“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一本作“ 销兵 ”。

(3).减少兵员。 唐穆宗 时, 萧俛 与 段文昌 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消兵”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 销熔兵器
    指将兵器熔化销毁,常见于古代和平时期。例如唐代诗人顾况在《乐府》中写道“农器近消兵”,意指将兵器转化为农具,体现止战务农的理念。

  2. 销毁兵器,象征偃武修文
    引申为停止战争、推行文治的象征性行为。宋代苏轼《郊祀庆成诗》中“克己自消兵”即用此意,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实现和平。

  3. 唐代减少兵员的政策
    特指唐穆宗时期(821-824年)的裁军措施。宰相萧俛与段文昌以“四方无虞”为由,建议密令各地驻军每年按比例缩减兵员(如每百人限八人逃亡或死亡不补),史称“消兵”。此政策因执行过急,导致部分士兵流散为盗,埋下社会隐患。


补充说明:前两种含义中的“消兵”多写作“销兵”,属同词异形;第三种为唐代特定历史术语,需注意语境区分。综合来源可见,权威性较高的解释来自唐代史书及诗词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消兵

消兵是指解散或消灭军队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消(烟除也。从火从肴,下肴,表示烟消;消还本义。)和兵(武器兵也。兵也,二才并,本乎躬行持兵之义。),是一个由两个笔画组成的词。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一些字是带有古代风味的,即繁体字。而“消兵”作为一个古老的词汇,也有它的繁体字形式。繁体形式为「消兵」。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字形更加繁复,但造型优美。就“消兵”这个词而言,古代的字形是由许多的笔画组成,行书写法中,笔势流畅,曲线优美,十分具有艺术性。

以下是一个关于“消兵”的例句: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们不希望再有战争,我们渴望消兵,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组词:士兵、兵器、散兵、兵营。

近义词:解甲归田、罢兵、散兵。

反义词:兵不血刃、出兵。

别人正在浏览...

安国暗探椑柿承先启后创义垂诫啖赵刀山火海抵换鼎膳缔约地质学断事官垩室发踪飞蛾投火腐臭高照关坎果敢果遂函夏鹤发鸡皮横草不拈,竖草不动黄卷火轮神舟艰澁嘉招诫勑饥窘景胄金相玉映即政阃臣拦门钟遴用流光瞬息龙舟峦峤毰毢千里马秦笔情宠柔乡软壳鸡蛋三条声母审判权诗兵诗伯疏朴嵩汝嗁呼倜踼铜尺外江佬文箫枭阳胁略偕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