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清慎的意思、清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清慎的解释

清廉谨慎。《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威 , 咸熙 中官至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其父子清慎如此。於是名誉著闻,歷位宰牧。” 唐 皮日休 《元鲁山》诗:“三年 鲁山 吏,清慎各自持。”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盖 文正公 以清慎训诸子,而公亦恬於进取也。”《明史·忠义传五·高斗垣》:“﹝ 高斗垣 ﹞为人孤鯁,以清慎得名。” 清 刘大櫆 《送倪司城序》:“ 倪君 清慎自持,奉公勤民之术,不足为 倪君 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清慎是汉语中形容人品德高尚的复合词,由“清”与“慎”二字组合而成,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一、字义解析

  1. 指清廉、纯洁、正直。《汉语大词典》释为“廉洁不贪”,强调品行高洁,不沾染污浊。如《楚辞·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即用此意。

  2. 指谨慎、审慎、言行周密。《说文解字》注:“慎,谨也”,要求行事思虑周全,避免过失。

二字结合后,“清慎”指兼具清廉与谨慎的品德,形容人操守廉洁且处事严谨。


二、词源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典籍,如: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清廉谨慎”,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载:“当官者当以清慎为先。”

  2. 《辞源》(修订本)

    注:“清廉谨慎”,多用于评价官吏品行。


四、近义词辨析


五、现代应用

今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公职人员或管理者公正廉洁、作风严谨。例如:

“为政者须以清慎自持,方能取信于民。”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3. 《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5.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清慎”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指清廉、谨慎的品质,强调为官或为人时保持廉洁自律且处事周密。部分文献(如)补充其还包含“勤勉”之意,但这一用法相对少见。

  2. 出处溯源
    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胡质传》,裴松之注引晋代孙盛《晋阳秋》记载:“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 用法特点
    多用于形容官吏或士人的品德,如唐代皮日休《元鲁山》诗云:“三年鲁山吏,清慎各自持。” 宋代张先《西江月》中亦有“肃肃秺侯清慎”的表述。

延伸说明

注意事项

若需查看更多诗词用例或历史典故,可参考、中的古籍引文。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别人正在浏览...

暗泣半晚标位陛陛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昌蒲葅驰骋疆场抽裂村妻磋议颠舛地价税滴羞笃速洞屋杜隙放弛阜基妇女解放公爹冠盖场惯偷归雁鬼幽过存寒疠河清海宴还元水火鉢家仇骄王阶陈祭肺惊尘晶轮鵕鸡麇獐劳烈离心力癃疝乱体明月入怀女床傍州例匹先里强固青鸬热卖软丢答上堂深矉蹙额收求叔服顺治树隙损辱塔庙妥善无明业无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