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耆寿的意思、耆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耆寿的解释

(1).年高德劭者。亦泛指老寿之人。《书·文侯之命》:“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 孔 传:“即我治事之臣,无有耆宿寿考俊德在其服位,我则材劣无能之致。”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中使 王国清 至,伏奉圣旨,慰劳臣及将佐、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 明 宋濂 《送和赞善北归养母诗序》:“耆寿之朋,簪缨之儔,闻 希文 之归,必行斝授餼,委曲相问劳。”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虽有耆寿之德,老成之典型,亦足以示新进。”

(2).高寿。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二:“国朝宰相享耆寿者: 宋惠安 八十、 张邓公 八十六、 陈文惠 八十二。”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侍御享耆寿,年至八十七乃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耆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厚度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长寿且德高望重的老人。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七版)的权威解释,该词由两个语素构成:"耆"原指六十岁以上长者,《礼记·曲礼》有"六十曰耆"的记载;"寿"则指生命绵长,《说文解字》解为"久也"。两字组合后既指生理层面的高龄状态,更强调精神层面的品德积累。

在传统典籍中,"耆寿"常与"耆老""耆年"形成互文关系,如《尚书·召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其疾敬德。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中即通过"耆寿"群体体现治国理政的智慧传承。

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该词在语义演变中逐渐形成三层内涵:其一为年龄表征,特指七十岁以上长者;其二为道德象征,如《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特别标注"多用于尊称有德行的老人";其三承载着敬老文化,常见于祝寿楹联、寿屏题跋等礼仪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耆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í shòu,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年高德劭者或老寿之人
    指年纪大且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泛指长寿的老人。例如《尚书·文侯之命》中“罔或耆寿”即指德高望重的老臣。

  2. 高寿的状态
    形容人长寿且身体健康,如宋代王明清《挥麈前录》提到“享耆寿者”即指高寿之人。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三、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尚书》《挥麈前录》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鞍马办梓半子之谊保呈渤荡不错布尔什维克卜钱楚掠垫脚恩养尔馨芬葩高密格论格仆挂牵谷产罟罟海溢浩丽鹤伴怀宝迷邦狐书检讨迹地金地金旛击手狙狙考步癞猴子朗然録取麦笼米粉肉拿大内户奴颜婢睐篇末偏置瓢桮平乐苑婆留蛩駏赇谒扰从尸骨未寒兽心嵩霍锁钥蹚将掏心托物感怀舞文乡歌闲话弦外遗音小篇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