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寻的意思、相寻的详细解释
相寻的解释
(1).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北史·源贺传》:“ 陈 将 吴明彻 寇 淮 南, 歷阳 、 瓜步 相寻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辙相寻,曾不知戒,内阁耳目犹人有先机议处,以肃戎行者乎?”
(2).寻访;找寻。 唐 韦瓘 《周秦行纪》:“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 宋 朱熹 《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水浒传》第十九回:“到得那里,相寻着 吴用 、 刘唐 船隻,合做一处。”
词语分解
- 相的解释 相 ā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俷 )。相符。相继。相间(刵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 寻的解释 寻 (尋) ú 找,搜求:寻找。寻觅。寻机。寻问。寻访。寻衅。追寻。寻章摘句。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觅找 笔画
专业解析
“相寻”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古籍和部分书面语中可见。其含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核心方面:
-
互相追随;相继而来:
- 字义解析: “相”表示互相、彼此;“寻”有追寻、连续、接着的意思。
- 核心含义: 指人或事物彼此追逐、接连不断地出现或发生。强调的是动作或状态的连续性和相继性。
- 古籍例证:
- 《晋书·孝友传·王裒》:“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达,常友爱之;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遂不往。时人以为知言。后洛中倾覆,衣冠涂地,裒与亲故书曰:‘王室如毁,生民涂炭,寻复安在?吾其左衽矣!’乃步担入吴。吴人闻之,倾都相寻。” 此处“倾都相寻”指全城的人都相继追随(王裒)而来。
- 南朝·梁·江淹《效古》诗:“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 意指忧愤慨叹之情接连不断地产生。
-
连续不断;相继:
- 引申含义: 由“互相追随”引申,更侧重于强调事物或事件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中间没有间断,带有连绵不绝的意味。
- 古籍例证:
- 这个含义常隐含在第一个含义的用例中,如上述江淹诗句的“忧慨自相寻”,既表示忧慨之情相继产生,也暗示其连绵不断。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张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然琼之诛,死士百人,乘夜逾垣而入,震惧都人;飞之死,市人闻之,凄怆有堕泪者。盖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而琼罪未著也。及琼诛,而飞死,怨嗟相寻矣。” 此处“怨嗟相寻”指怨愤叹息之声连续不断。
“相寻”的核心意义在于表达一种连续不断、相继发生的状态或动作。它既可以指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互相追随、接连出现,也可以更抽象地指情绪、事件、现象等的连绵不绝、此起彼伏。其文言色彩较浓,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但在理解古籍和部分成语、固定搭配时仍很重要。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权威大型汉语辞书)对“相寻”的释义。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专业古汉语工具书的相关条目。
- 包含该词用例的经典古籍原文,如《晋书》、《江文通集》(江淹)、《老学庵笔记》等。
网络扩展解释
“相寻”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ng xún,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基本释义
-
相继;接连不断
指事物或事件连续发生,强调时间上的延续性。
例句:
- 南朝梁·江淹《效古》诗:“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
- 《北史·源贺传》:“历阳、瓜步相寻失守。”
-
寻访;找寻
指主动寻求、探访某人或某物,体现互动性。
例句:
- 唐·韦瓘《周秦行纪》:“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
- 朱熹《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二、使用场景
- 文学描述:多用于古诗文,表达情感或事件的连续性,如忧思、战乱等()。
- 人际互动:可指朋友、爱人之间的相互追寻或思念()。
三、补充说明
该词在古籍中常见,现代汉语使用较少,需结合语境理解。例如《水浒传》中“相寻着吴用”即“寻访”之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典》《北史》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报谢踣顿驳行不甘后人常林欢厂主齿迈窗笼篡改诞计啖啮大喜刁民钓叟雕锼梵摩天发生炉煤气風告高顾贡忠桂庭过河卒子翰札狢子后行化为泡影湖滨婚室借貣借字畸角近什旧仇宿怨居士屩客套语枯僧林壑美差面称密涂闹装藕断丝联剖露乔林乔装打扮乞儿马医戚恨穷袴齐驱上旨梢头神经中枢识性诉言铜马祠忘劳五牙汙罇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