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穷絝 ”。
“穷袴”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服饰,特指一种前后有裆、用带子绑缚的裤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穷袴(qióng kù)最早见于《汉书·外戚传》,其设计特点是“前后有裆,不得交通”(即前后均有遮挡,无法从下方解开),并通过多条带子固定。这种服饰在汉代主要用于宫廷女性,尤其是宫女和侍从。
名称与结构
历史背景与用途
据《汉书》记载,穷袴的推广与汉昭帝时期宫廷防闲制度相关。因当时宫女常穿无裆的“开裆袴”,容易引发私通,故改良为封闭式穷袴,既符合礼仪规范,又便于行动。
演变与文化意义
颜师古在注《汉书》时提到,穷袴即唐代的“绲裆袴”,说明其形制延续数百年。这一设计不仅影响了后世女性服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性别隔离和伦理规范的重视。
《穷袴》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贫穷到连裤子都很破旧的程度,形容极度贫困。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水平低下,缺乏物质财富。
《穷袴》的拆分部首是“穴”和“衣”,其中“穴”是上衣类字的通假字。根据《康熙字典》的统计,穴字分布于57个部首中,字形多种多样,有6划和7划两种不同的写法。
《穷袴》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小说《水浒传》,其中有一段描写财主韩滔对待佃户的故事。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使用,成为了普遍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穷袴”的写法为「窮褲」,其部首和结构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穷字的古代写法为「窮」,袴字的古代写法为「褲」。这些古代写法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简化,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写法。
1. 他生活过得很穷袴,连一顶新帽子都买不起。
2. 这个家庭很富裕,不会穷袴。
穷困、贫苦、赤贫、贫瘠、拮据
贫穷、贫困、贫乏、贫瘠、缺乏
富有、富裕、富饶、富足、丰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