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tip of a branch]∶树枝的顶端
月上柳梢头
(2) [top log]∶原木的细端
(3) [end]〈方〉∶末尾;尽头
市镇梢头
(1).树枝的顶端。 唐 高骈 《锦城写望》诗:“不会人家多少锦,春来尽挂树梢头。” 宋 欧阳修 《生查子》词:“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仰天号哭破咽喉,更那堪树梢头阴风不住吼。”《水浒传》第一回:“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
(2).尽头处。《水浒传》第三二回:“二人出得店来,行到市镇梢头,三岔路口, 武行者 下了四拜。”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这铁工场雄健的镇压在市的东梢头。”
(3).指船尾。《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开了船, 唐卿 举目向梢头一看,见那持檝的,吃了一惊。”《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欲待调他一二句话,碍着他的父亲同在梢头行船,恐怕识破。”
“梢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树枝的顶端
这是最常见的意思,指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例如:
尽头或末端
在方言中可指事物的末尾或尽头。例如:
船尾
古汉语中偶指船尾。例如:
文学意象
“梢头”常用于诗词中,如王雱的“丁香枝上,豆蔻梢头”,体现柔美意境;《水浒传》的“树梢头献果苍猿”则描绘自然场景。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和文学作品中的用法,完整来源可参考、5、6、7等。
梢头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指代树枝、植物的末梢部分。它也可以借指某个事物的尽头、末端,或者指某个地方的最后一点。
梢头的拆分部首是木,并且它有六笔。
梢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的文献中。它来自于古代人们对于植物的观察和认识,用来描述树木的末梢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广泛应用到其他事物的尽头和末端。
梢頭是梢头的繁体字形式。
在古时候,梢头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书记载的汉字写法演变规律,梢头的古汉字写法可能是「梢頭」。
1. 树梢的梢头摇曳着绿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2. 我们整理完毕后,只剩下地板角落的一些细微的梢头还需要清理。
梢头能够组合成一些其他的词语:
1.树梢:树木的末梢部分。
2.梢:末梢的部分。
3.头梢:事物末端。
梢头的近义词包括:末梢、尽头、端头。
梢头的反义词是根部,指树木的根部或事物的起始部分。
昂然按院伯仲叔季不顺气长频馋涎欲垂抄掇饬备趣督戴望舒当面鼓对面锣到月断舍离独峯牛敦伦二胡赗赙風筌分秒必争葛天氏贯盈恶稔黄堂会齐会账混子简章节令接战金刚石婚奎翰篑笼魁率裤腰拉齐套乐跎跎历怀琳玙沥觞龙口旅币绵绵不断莫夜莫知所谓沤手香攀拥亲手鬈髻仁至义尽扫盲税入太谿同邦拖天扫地王柄王良王乔屦无道歹小肠叶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