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尋的意思、相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尋的解釋

(1).相繼;接連不斷。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詩之一:“誰謂人道廣,憂慨自相尋。”《北史·源賀傳》:“ 陳 将 吳明徹 寇 淮 南, 歷陽 、 瓜步 相尋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轍相尋,曾不知戒,内閣耳目猶人有先機議處,以肅戎行者乎?”

(2).尋訪;找尋。 唐 韋瓘 《周秦行紀》:“今夜風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尋,況又遇嘉賓,不可不成一會。” 宋 朱熹 《麗澤堂》詩:“感君懷我意,千裡夢相尋。”《水浒傳》第十九回:“到得那裡,相尋着 吳用 、 劉唐 船隻,合做一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相尋”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在古籍和部分書面語中可見。其含義主要有以下兩個核心方面:

  1. 互相追隨;相繼而來:

    • 字義解析: “相”表示互相、彼此;“尋”有追尋、連續、接着的意思。
    • 核心含義: 指人或事物彼此追逐、接連不斷地出現或發生。強調的是動作或狀态的連續性和相繼性。
    • 古籍例證:
      • 《晉書·孝友傳·王裒》:“鄉人管彥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獨以為必當達,常友愛之;彥後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陽,裒後更嫁其女。彥弟馥問裒,裒曰:‘吾薄志畢願山薮,昔嫁姊妹皆遠,吉兇斷絕,每以此自誓。今賢兄子葬父于洛陽,此則京邑之人也,豈吾結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齊人也,當還臨淄。’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隨母還齊!用意如此,何婚之有!’遂不往。時人以為知言。後洛中傾覆,衣冠塗地,裒與親故書曰:‘王室如毀,生民塗炭,尋複安在?吾其左衽矣!’乃步擔入吳。吳人聞之,傾都相尋。” 此處“傾都相尋”指全城的人都相繼追隨(王裒)而來。
      • 南朝·梁·江淹《效古》詩:“誰謂人道廣,憂慨自相尋。” 意指憂憤慨歎之情接連不斷地産生。
  2. 連續不斷;相繼:

    • 引申含義: 由“互相追隨”引申,更側重于強調事物或事件一件接一件地發生,中間沒有間斷,帶有連綿不絕的意味。
    • 古籍例證:
      • 這個含義常隱含在第一個含義的用例中,如上述江淹詩句的“憂慨自相尋”,既表示憂慨之情相繼産生,也暗示其連綿不斷。
      •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張德遠誅範瓊于建康獄中,都人皆鼓舞;秦會之殺嶽飛于臨安獄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然瓊之誅,死士百人,乘夜逾垣而入,震懼都人;飛之死,市人聞之,凄怆有堕淚者。蓋飛之威名戰功暴于南北,而瓊罪未著也。及瓊誅,而飛死,怨嗟相尋矣。” 此處“怨嗟相尋”指怨憤歎息之聲連續不斷。

“相尋”的核心意義在于表達一種連續不斷、相繼發生的狀态或動作。它既可以指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互相追隨、接連出現,也可以更抽象地指情緒、事件、現象等的連綿不絕、此起彼伏。其文言色彩較濃,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但在理解古籍和部分成語、固定搭配時仍很重要。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相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ng xún,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相繼;接連不斷
    指事物或事件連續發生,強調時間上的延續性。
    例句:

    • 南朝梁·江淹《效古》詩:“誰謂人道廣,憂慨自相尋。”
    • 《北史·源賀傳》:“曆陽、瓜步相尋失守。”
  2. 尋訪;找尋
    指主動尋求、探訪某人或某物,體現互動性。
    例句:

    • 唐·韋瓘《周秦行紀》:“偶有二女伴相尋,況又遇嘉賓。”
    • 朱熹《麗澤堂》詩:“感君懷我意,千裡夢相尋。”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籍中常見,現代漢語使用較少,需結合語境理解。例如《水浒傳》中“相尋着吳用”即“尋訪”之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北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呆拜惠巴山本子操節叢談登勒凡氓封建地租諷席佛像富捷更置遘患廣泛寒沙化機桓撥謊告渾雜獲斂見彈求鸮踐胙交零積篇貜父訣語口勁魁颀吏方樓頭荦确邏送麼人秘倦慕侶辇毂下期程漆宮清穆日圭容台榮埶軟管盛平神遷蜃竈射貼嗣興陶令宅頭段物屯田土頭汪子甕鼻問接五嶺鄉議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