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尋的意思、相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尋的解釋

(1).相繼;接連不斷。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詩之一:“誰謂人道廣,憂慨自相尋。”《北史·源賀傳》:“ 陳 将 吳明徹 寇 淮 南, 歷陽 、 瓜步 相尋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轍相尋,曾不知戒,内閣耳目猶人有先機議處,以肅戎行者乎?”

(2).尋訪;找尋。 唐 韋瓘 《周秦行紀》:“今夜風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尋,況又遇嘉賓,不可不成一會。” 宋 朱熹 《麗澤堂》詩:“感君懷我意,千裡夢相尋。”《水浒傳》第十九回:“到得那裡,相尋着 吳用 、 劉唐 船隻,合做一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相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ng xún,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相繼;接連不斷
    指事物或事件連續發生,強調時間上的延續性。
    例句:

    • 南朝梁·江淹《效古》詩:“誰謂人道廣,憂慨自相尋。”
    • 《北史·源賀傳》:“曆陽、瓜步相尋失守。”
  2. 尋訪;找尋
    指主動尋求、探訪某人或某物,體現互動性。
    例句:

    • 唐·韋瓘《周秦行紀》:“偶有二女伴相尋,況又遇嘉賓。”
    • 朱熹《麗澤堂》詩:“感君懷我意,千裡夢相尋。”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籍中常見,現代漢語使用較少,需結合語境理解。例如《水浒傳》中“相尋着吳用”即“尋訪”之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北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尋

相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相”和“尋”兩個字。

部首和筆畫

“相”的部首是目,總共有9畫;“尋”的部首是宀,總共有8畫。

來源

“相尋”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廣泛,可以指人們尋找親人、朋友等失散已久的人的情感;也可以指兩個人之間的情感相互吸引。它具有情感聯結和尋找的含義。

繁體

在繁體字中,相尋寫作「相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今天有所不同。相尋在古代的寫法為「相尋」。

例句

1. 我們相尋數載後終于重逢了。

2. 他們的靈魂在宇宙的遼闊中相尋相依。

組詞

相遇、相聚、尋找、尋覓、相識、尋親

近義詞

相會、相逢、相認

反義詞

相離、相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