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超忽的意思、超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超忽的解释

(1).遥远貌。《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 吕向 注:“超忽,远貌。” 唐 李白 《送杨山人归天台》诗:“客有思 天台 ,东行路超忽。” 明 许承钦 《报国寺双松歌》:“求之骨貌意已失,尚想天外超忽双云峰。”

(2).引申为精神高逸貌。 唐 皮日休 《太湖诗·桃花坞》:“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

(3).迅速貌。 唐 韦应物 《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诗:“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明 唐顺之 《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虏气凭凌恒候月, 汉 兵超忽若乘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惆怅;迷惘。超,通“ 惆 ”。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唐 柳宗元 《送文郁师序》:“登高远望,悽愴超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超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保留在文学或学术语境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解释:

  1. 形容高远、旷远的样子:

    • 这是“超忽”最核心的含义之一。“超”本身有超越、高出之意,“忽”在此可理解为旷远、渺茫。合起来形容空间或境界的高远辽阔、难以企及。
    • 出处与例句:
      • 常用于描绘建筑、山势的高耸入云或视野的开阔无际。例如,唐代皮日休《太湖诗·孤园寺》中可能用其形容寺庙或环境的清幽高远(具体语境需查证原文)。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中“殿阁云蔓,穷极弘丽。走数箭地,始至内寝,则巨烛荧煌,灿若星列”虽未直接出现“超忽”,但描绘的宏丽景象常被后人联想其意境可与“超忽”相通,用以形容建筑群的高大宏伟、气势非凡。
      • 也用于形容抽象的境界或志向的高远。例如,形容某种精神追求或艺术境界超脱尘俗,达到高远深邃的层次。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超忽”有“高远貌”之义。
  2. 形容精神、思绪的飞升或恍惚:

    • 此义项强调一种精神状态的超脱、飞升或迷离恍惚。“超”指超越、飞升,“忽”指恍惚、迷离。
    • 出处与例句:
      • 可形容人精神出窍、神思飞越的状态,仿佛灵魂离开了身体,遨游于远方。例如,在道家或玄学语境中,可能描述修炼时精神超脱物外的体验。
      • 也可形容思绪飘忽不定、心不在焉或陷入沉思遐想的状态。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超忽”亦有“迷离恍惚貌”之义。

“超忽”一词融合了空间上的高远辽阔与精神上的超脱飞升两层意境。其核心在于“超”所代表的超越性和“忽”所蕴含的旷远或恍惚感。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侧重描绘的是物理空间的高旷(如高山、楼阁),还是精神境界的玄远、思绪的飘渺。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超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遥远的样子

2.迅速、突然

3.精神高逸或超脱

4.惆怅、迷惘


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进一步查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螭包羞忍耻碧沉沉碧玉蹄草薙禽狝层罗传芭传空春曦出头的椽子先烂待业保险诞得调啖断头话短外套断腕遁迹匿影反具分沙浮椒孤妍合独华辇彗气瘕疾馂馅阔陿枯树枯耘例证鸬鹚杓论口偻指泥缄凝质女丁切糕切磨青果青龙舰穷约其鱼三大书森罗舌敝耳聋省部神情自若审慎缩恧宿田翁铁捺题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体知通儒达士侮法相料小伙效命衅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