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磨的意思、切磨的详细解释
切磨的解释
切磋相正。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友切磨……凡所对遇异於常者,则欲赋诗。”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非徒援之於贫贱之中,乃与切磨议论共为不朽之计。”
摩擦;摩搓。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今又但取刀、剑,恒铜鉤之属,切磨以嚮日,亦得火焉。”
词语分解
- 切的解释 切 ē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 切 è 密合,贴近:切当(刵 )。切肤(切身)。切己。亲
- 磨的解释 磨 ó 摩擦:磨刀。磨墨。磨练。磨砺(摩擦使锐利,喻经受磨练)。磨合。研磨。磨漆画。 阻碍,困难:磨难(刵 )。好事多磨。 消耗,消灭:磨损。磨耗。磨灭。 拖延,耗时间:磨缠。磨功夫。 磨 ò 粉碎
专业解析
"切磨"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切"和"磨"两个动词组成,其含义可从本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主要见于古代汉语或书面语中。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
本义:切割与打磨(物理加工)
- "切"指用刀具分割物体,"磨"指用磨料摩擦物体表面使其光滑或锋利。合起来指对玉石、金属、骨角等坚硬材料进行切割、雕琢和打磨的工艺过程。
- 引用参考: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将"切磨"释为"切磋磨琢",并举《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为例(虽未直接使用"切磨"一词,但"切"、"磨"是其核心动作)。《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也强调其本义指对器物的加工。
-
引申义:学问、德行的切磋与研究(抽象比喻)
- 这是更常见且重要的用法。由加工器物需精细琢磨引申而来,比喻在学问、道德、技艺等方面互相研讨、反复钻研、精益求精。
- 含义侧重:
- 互相研讨: 指朋友、师生或同道之间就学问、道理进行深入的探讨、辩难和交流。
- 自身钻研: 指个人对知识、技能进行刻苦的学习、思考和反复练习。
- 精益求精: 强调不断推敲、完善,追求更高的境界。
- 引用参考:
-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明确将"切磨"释为"犹切磋。谓学问之相互研讨",并引汉代王充《论衡·量知》"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瑳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瑳琢磨也"为证,说明其比喻义由来已久。
- 《汉语大词典》同样指出其引申义为"犹切磋。多指学问德行方面的相互研讨勉励",并引宋代王安石《与王深父书》"自与足下别,日思规箴切磨之补"为例。
-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虽未单列"切磨"词条,但在"切磋"词条释义中提及"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取长补短",其核心精神与"切磨"的引申义相通。
-
特殊用法:
- 在极少数语境下,"切磨"也可指折磨(多见于近代白话作品),但此非主流含义。
- 引用参考: 《汉语大词典》在释义中也提及此义项,但标注为"参见'折磨'"。
"切磨"一词的核心含义源于对器物的物理加工(切割打磨),并高度抽象化用于形容对学问、道德、技艺的深入研讨、钻研和精益求精的过程。其引申义是更为常用和重要的用法,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学习交流、追求精进的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切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ē mó,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
由“切”(切割)和“磨”(磨砺)两个动作组成,本义指通过物理加工使物体更精细,例如加工玉石、工具等。
例句:蓝宝石需经切磨才能展现光泽;汉代王充提到刀剑切磨可生火。
-
摩擦动作
在古汉语中,也指物体间的摩擦或摩搓,如《论衡》中描述刀剑切磨取火。
二、引申义(核心用法)
比喻义:形容通过不断研讨、修正以提升自我,类似于成语“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的简略形式。
- 场景:多用于学术、品德修炼等领域,强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古籍例:宋代苏洵提到与友人“切磨议论”以完善思想;唐代元稹以“朋友切磨”表达交流心得。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常见于强调工艺加工(如宝石切磨)或比喻个人成长(如“切磨自我”)。需注意与完整成语“切磋琢磨”的区分,后者涵盖更全面的学习过程。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论衡》《元稹诗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懊心宝爱虣阚暴蔑拔十得五辩囿逋堕补花卜卢参扣称霸慈氏促狭贷贳大敛點眼吊国第二人称杜父鱼吨—公里二冬番休凤轺宓羲氏寡约濠梁观鱼护铎监生捡洋捞介物静青决克阔臆赖皮狗敛锷韬光两事家辽西陋庸吕傅牧羊盘羊凭倚破壳求情屈节软科学乳婢辱行韶春沙吒疏间蒴苞私坐溯源穷流坍陷推引僞论缿筒娴婉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