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业保险的意思、待业保险的详细解释
待业保险的解释
即“失业保险”(47页)。
词语分解
- 待业的解释 在家中等待就业待业在家详细解释等待就业。 *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二:“继续广开门路,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体劳动的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安排待业人员。”《花城》年第期:“妹妹却未能读完高
- 保险的解释 ∶按约定的条件或按给定的费率,通常对由可能发生的事件如死亡、火灾、水灾、事故或疾病所引起的损失或破坏提供补偿的一种业务,或者被这样担保的状态医疗保险 安全可靠保险刀保险带 军事装置如地雷、导弹、武
网络扩展解释
待业保险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失业保险”的旧称,主要用于描述改革开放初期为失业人员提供的生活保障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待业保险指劳动者在失业(即“待业”)期间,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的经济保障措施,旨在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并减轻经济压力。这一制度主要覆盖因企业破产、裁员等原因失去工作的人群。
2.历史背景与演变
- 名称由来:20世纪80年代,中国为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概念,将失业称为“待业”,因此相关保障制度命名为“待业保险”。
- 制度发展: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建立待业保险制度;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实施后,“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
3.保障对象与条件
根据1993年《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适用人群包括:
- 企业破产或濒临破产被精简的职工;
- 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
- 被企业辞退、除名或开除的职工等。
不覆盖人群:自行离职、停薪留职、被劳动教养或判刑的职工。
4.资金来源与用途
- 主要来源:企业缴纳的待业保险费、基金利息等。
- 用途:支付待业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补助,以及职业培训和生产自救等就业服务费用。
5.现状与意义
当前中国已全面采用“失业保险”概念,待业保险作为历史术语,反映了社会保障制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现行失业保险制度更注重与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结合,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如需了解更具体的申领条件或政策细节,可参考《失业保险条例》或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待业保险是指为失业人员提供经济保障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下面是有关待业保险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待(人字旁+寸),业(业字头+又)保(人字旁+保字腹)险(阜字底+隹)
来源:待业保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在上世纪30年代,德国政府首次引入待业保险制度,为失业人员提供福利支持并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此后,待业保险逐渐在其他国家得到推广和实施。
繁体:待業保險
古时候汉字写法:待业保险的古代汉字写法可能和现代有所不同,但具体写法需要查阅古籍。
例句:他失业后没有收入,但通过待业保险得到了一定的生活补贴和福利。
组词:就业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
近义词:失业救济、待遇补偿
反义词:就业保障、稳定就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