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率耘锄。《韩诗外传》卷二:“枯耕伤稼,枯耘伤岁。”
“枯耘”为古代农学术语,指在作物生长后期进行的除草管理措施。该词由“枯”与“耘”组合而成,“枯”取《说文解字》“槀也”之本义,形容作物茎秆成熟后呈现的干硬状态;“耘”依《周礼·地官》“掌邦之稼穑,与其穜稑之种,与其耕耨之宜”所指田间除草工序。二者结合特指农人在禾苗抽穗至成熟阶段,通过锄草松土以断绝杂草与作物争肥的农事操作。
据《齐民要术》记载:“稻苗渐长,复须薅;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其中“薅”即包含枯耘阶段的管理要诀。元代《王祯农书》更明确指出:“耘田之法,必先审度时月,未蔈先耘,庶不伤根;既秀不耘,谓恐伤榦”,强调作物抽穗后(枯耘期)需停止根部松土,仅清除杂草的耕作原则。这种农技至今仍见于《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栽培卷的田间管理章节。
“枯耘”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kū yún,其核心含义指草率地耘锄(即除草或松土等农事活动),强调耕作过程中的粗疏和不细致。
词义来源
该词最早可见于《韩诗外传》卷二:“枯耕伤稼,枯耘伤岁。”意为草率耕作会损害庄稼,马虎除草会影响年成。这里的“枯”引申为“敷衍、缺乏细致”,“耘”特指田间除草。
结构与用法
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任何工作的敷衍态度,但需注意其属于较冷僻的古汉语词汇,日常使用较少。
傍概帮工傍照苞乱毕聚不得意常调触露出细鴠鸟彫润堤备狄騠洞洞属属短号方程缚鸡弄丸伏吟高尚娴雅共弊钩距汉渚鹤性恍惚加急畿内九寨沟凯旋克获客囊酷政嫏嬛洞礼分沥酒麦句姜拿获内疚馁却年始逆顺女孩儿蟠桃嘉会碰碰船轻疏岂其旗学柔慈柔远绥怀神摇意夺师望双鸦谈今论古推三宕四温犀物色无弦琴五音六律象山学派衔橛之变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