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困;贫贱。《晏子春秋·谏上五》:“使民飢饿穷约而无告。”《庄子·缮性》:“故不为轩冤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 章炳麟 《国家论》:“亦如自尊之念,处显贵者不可有,居穷约者不可无。”
“穷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指处境困顿、生活贫寒俭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困窘贫乏
指物质匮乏、生活艰难的状态。
例:《汉语大词典》释为“穷困;贫贱”,如《吕氏春秋·慎人》载:“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此“穷”即含“穷约”之意。
俭省约束
强调因贫困而不得不节俭,或主动约束用度。
例:《古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因贫困而俭约”,如《荀子·儒效》言:“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其中“穷困”与“约”意近。
境遇困顿
引申指仕途失意或人生际遇的窘迫。
例:《辞源》注:“穷,困厄;约,缠束。谓处境困窘。”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即描述其“穷约”之态。
言行节制
在儒家语境中,亦含安贫乐道、守节自持的意味。
例:《论语·里仁》云:“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朱熹《集注》释“约”为“穷困之地”,主张君子当“处约而不滥”。
意为君子不因贫贱而迎合世俗,强调操守(《汉语大字典》引)。
“穷”即“穷约”,指困境中更需坚定志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
“穷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穷约(拼音:qióng yuē)指穷困、贫贱的状态,多用于描述物质匮乏或生活窘迫的情况。例如《晏子春秋》中“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意为百姓因贫困而无处求告。
词义构成
古代用例
引申与辨析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相关成语演变,可参考《晏子春秋》《庄子》等文献(来源:、5、6)。
班荣板箱部帖昌朝长苏愁感鉏剗词法黨朋东方汇理银行东南雀飞都广垩笔遏流云而外访族飞鸿雪爪风逆富士山贯输官租刮削器贵而贱目红花菜红羊劫花镜魂魂劫遌诫勉叽咕进房静乐金政开除刊成板溃疡灵金令美柳星六韺茂遂煤气灯门不停宾抹月秕风朋樽辟支小乘覃被虬楼亮槅襦褲讴三墨山嵓摅光数一数耥稻甜句儿箱筥乡老书闲弃仙姿玉色